第863章 公元218—235年(6)(1 / 2)

關於他究竟何時離開了舒適的意大利南部,返回自己的故鄉比提尼亞並隱居起來,在史料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正式的創作活動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除了80卷的《羅馬史》之外他還留下了許多其他的著作,可見他也是比較長壽的人。原本惡化的舊病或許也因為悠閑的生活而逐漸減輕,至於他去世的具體年份則無從知曉。在他開始隱居生活的第二年,皇帝亞曆山大東征時正好經過卡西烏斯隱居的地方,不知道他會不會和皇帝去打聲招呼。而當3年後他得知皇帝死訊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表麵上看起來一直維持著相當良好狀態的亞曆山大統治時期,實際上即將麵對的危機並非來自內部,而是由於帝國以外的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危機之一,就是在遙遠的東方,羅馬的宿敵帕提亞王國被波斯薩珊王朝所取代。

波斯薩珊王朝

在我的工作室中有兩張托斯卡納風格的木桌子,比較小的一張被我當做書桌,稍大點的那個用來擺放詞典和地圖。現在這張大桌子上被兩張中近東地區的地圖所占據,一張是古地圖,另一張則是現代地圖。在每天麵對這兩張地圖的過程中,我終於逐漸地意識到,為什麼自古以來“西方”便一直將“東方”看做一種威脅。

說起東方與西方的衝突,就算不追溯到特洛伊戰爭那麼久遠的年代,公元前5世紀波斯和希臘之間發生的波斯戰爭也是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其中的薩拉米海戰以及馬拉鬆戰役,更是因為“曆史之父”希羅多德的記述而流傳後世。

雖然自從這場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之後波斯便退出了地中海世界的舞台,但是因為波斯帝國人才輩出,絲毫不見衰弱的跡象,所以對於希臘的各個城邦來說波斯的威脅一直存在。

直到公元前334年到前323年的亞曆山大大帝東征為止,波斯的威脅才被徹底解除。希臘的宿敵波斯,在其至高無上的王者大流士被消滅之後,終於屈服在西方的統治之下。不過這種臣服實際上也僅僅維持了不到10年而已,因為這位身為軍事天才的年輕征服者,在33歲的時候便英年早逝。而在亞曆山大大帝死後,繼承了他領地的下屬將軍們隻關心地中海附近的區域,至於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地區實際上處於擱置狀態。

身為遊牧民族的帕提亞人利用了這一機會。他們占領了曾經是波斯帝國的心髒部位——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流域中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公元前247年,帕提亞王國誕生。這段時期的羅馬才剛剛征服意大利半島,與強敵迦太基人正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打得難解難分。在經過導致一代名將漢尼拔盤踞在意大利16年之久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以及最終滅亡了迦太基人的第三次布匿戰爭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百餘年。而以帕提亞民族為主融合了眾多部落民族的君主專製國家帕提亞,則靠著東方兩大財源——農耕和通商——成為了一個富強的國家。

消滅了迦太基之後成為地中海世界霸主的羅馬,開始接連征服希臘諸國,勢力範圍也逐漸向地中海東部擴張。馬其頓、希臘、敘利亞、埃及全都陸續歸入羅馬的版圖之內。公元前1世紀,地中海徹底成為了羅馬人的“內海”。在這一時期羅馬那些著名的武將,比如蘇拉、魯庫盧斯、龐培等全都有遠征東方的經驗。愷撒也計劃直接與帕提亞交鋒取勝,借以確立羅馬的東方防線,但因愷撒被暗殺而沒有機會實現。

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奧古斯都完全繼承了愷撒的政略,在帝國東方的防衛問題上也是一樣。但是在帕提亞問題上他選擇了外交方式而非軍事手段。一是因為自從愷撒被暗殺之後,羅馬帝國經曆了14年的內戰,因此奧古斯都首先希望能夠恢複國計民生。二是因為他並不像愷撒那樣擁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對於戰鬥非常不擅長。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需要非常敏銳和迅速的判斷力,但是奧古斯都卻是一個做事喜歡深思熟慮的人。大概上天也了解這一點,所以隻給了愷撒不到兩年的統治時間,卻給了奧古斯都40年。順便說一句,亞曆山大大帝成就霸業之後的統治時間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