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公元218—235年(11)(1 / 2)

“期待你帶領我們取得對日耳曼人的勝利!”“隻要有你在,不管同多麼強大的敵人戰鬥也會取得勝利!”“隻有勝利者,才能隨心所欲地統率軍隊!”

《皇帝傳》中記錄皇帝亞曆山事跡的主要作者,是生於君士坦丁大帝時代的人,在他創作這部作品之時距離這個小故事的發生已經過去了百餘年。每一個記述曆史的人都必須尊重史實,這個人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在他忠實地記錄了皇帝亞曆山大的波斯戰爭之後,又添加了如下的感想:

雖然這些都是筆者從羅馬公文書庫中收藏的官方記錄和編年史中搜集到的資料,但是也難免會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之前就曾經有人認為羅馬與波斯之間的第一次戰爭,實際上是皇帝亞曆山大為了避免最終落敗而提前作出的撤退決定。

但是,如果我們查閱眾多官方以及非官方的資料就可以發現,這隻是當時極少數人的意見。就連當時以發表反對派言論著稱的艾羅迪亞魯斯也非常客觀地這樣寫道:

跟隨皇帝亞曆山大參與波斯戰爭的士兵們,大多死於饑寒交迫和疾病。艾羅迪亞魯斯是生於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統治時期敘利亞行省的希臘人,從公元192年開始他在首都羅馬生活了12年。雖然他前往羅馬是為了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在那之後他究竟從事了什麼工作現在已經無從得知。總之,在公元204年的時候他返回了敘利亞,在羅馬帝國東方的大都市同時也是他出生的故鄉安條克定居下來。這個人之所以會被後世稱為曆史學家,是因為他著述了一部名為《馬可·奧勒留死後的羅馬帝國史》的史書,書中詳細地記述了從公元180年到238年的曆史。全書隻有8卷,算不上長篇大作,而且內容也因為過於平鋪直敘,沒有任何對人物的深刻描寫而使其讀起來索然無味,成為很快被後世遺忘的作品。不過因為書中記述的都是他親身經曆過的時代,所以對於現在來說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但是即便他生於那個時代並且描述的就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也不見得就完全是事實。有句話叫做眼見為實,人類往往隻相信自己親眼看到的東西。敘利亞行省的首府安條克,在公元233年發生的波斯戰爭中是羅馬軍隊的後方基地。他在安條克看到的事實,與其說是對戰爭整體的客觀認識,不如說是參戰士兵們的感受。僅僅通過一場戰鬥根本無法判斷戰爭勝負的走向,而且明明正值戰鬥的好時節,皇帝卻草草下令撤軍,這對於士兵們來說一定非常難以理解,心中也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麵情緒。

但是公元233年的波斯戰爭,對羅馬方麵來說即便沒有失敗,也算不上是什麼值得誇耀的大勝。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需要現場的目擊證人,隻要從皇帝亞曆山大向元老院作出的報告就可以分析出來。

首先,700頭大象之中的200頭被殺,30頭被捕獲,那麼波斯方麵應該還剩下470頭。迦太基人與波斯人自古以來使用的戰象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坦克,而波斯人在這場戰役中也隻不過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而已。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東方”軍隊常用的戰車,1800輛戰車損失200輛,隻是區區九分之一。

雖然羅馬人成功地擊敗了10萬名波斯步兵,並且俘虜了其中絕大部分,但是東方的步兵和羅馬的重裝步兵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對於羅馬人來說,重裝步兵是主要戰鬥力,但是東方的君主製國家的步兵中充斥著大量被強行征用的農民,僅僅作為輔助作戰的力量。所以不管擊敗多少波斯步兵都不會對戰鬥的結果造成影響。事實上,曾經征服了東方的亞曆山大大帝,從來都沒有將這些步兵放在眼裏,他身先士卒進行突擊的目標,隻有敵軍的主要戰鬥力量。

波斯方麵的主要戰鬥力量是騎士和戰馬都披掛重甲的重裝騎兵。因為騎士和戰馬都需要裝備,所以武裝一個重裝騎兵需要一大筆開銷,同時也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使騎士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熟練地進行戰鬥,就算是喜歡在戰場上投入大軍的東方君主,也無法一下子糾集起幾萬名重裝騎兵。皇帝亞曆山大聲稱其擊敗了1萬名重裝騎兵,可以說相當於摧毀了波斯方麵幾乎一半的重裝騎兵。由此可見,發生在公元233年的波斯戰爭,羅馬軍隊徹底摧毀了波斯軍隊的主要戰鬥力量。羅馬人之所以認為自己取得了對波斯戰爭的勝利,應該也是出於這個原因。而波斯國王也許就是因為看到自己的主力部隊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才那麼倉皇地逃回首都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