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第二帕提亞軍團的士兵們決定趁晚上皇帝睡覺的時候襲擊他的帳篷。這就是以“色雷斯人”的稱呼而廣為人知的皇帝馬克西米努斯最後的下場。“色雷斯人”的首級在4天後被送到羅馬的元老院接受檢查,之後他的屍首被扔進台伯河,沒有一位議員對此提出異議。
在馬克西米努斯被殺之後,圍攻阿奎萊亞的士兵們立刻解除了包圍。阿奎萊亞的居民也熱情地打開城門,為他們提供溫暖的住宿和食物。就這樣,當皇帝普皮恩努斯抵達阿奎萊亞之時,馬克西米努斯手下的士兵們以及當地居民全都向新皇帝宣誓效忠。成功避免了內戰的羅馬帝國,在元老院的主導下,似乎恢複了曾經以兩名皇帝為中心的一體化統治模式。但是“色雷斯人”才剛剛退出曆史舞台,兩位新皇帝之間的關係就出現了裂痕。
當時已經70歲的普皮恩努斯,身為元老院議員,他的席位完全是憑借自身的實力獲得的,用羅馬人的話來說,他屬於“新貴”。雖然他生於意大利本土,但屬於“平民”。像他這樣出身低微的人想要往上爬,加入軍團是最快的途徑。他在皇帝康茂德統治時期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並且一路順風順水。在戰場上表現突出的士兵會得到皇帝的賞識,從而得到機會被推薦進入元老院,即便是平民出身的人也可以在元老院擁有一席之地。普皮恩努斯曾先後在多個前線和行省中服役,範圍西至高盧,東抵小亞細亞,直到被任命為首都長官才終於安頓下來。他在首都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元老院之所以擁立他為皇帝,就是因為他在首都居民中的聲望極高,而且他已經70歲高齡,就算做了皇帝在心境上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畢竟這已經是一個無欲無求的年紀了。
另一位皇帝巴爾比努斯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生來便屬於元老院階級。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一味地在首都羅馬享受奢華的生活。當時已經60歲的巴爾比努斯幾乎管理過帝國境內所有的行省,擁有非常豐富的統治經驗。由此可見,他並不是一個無能的“貴族”。
巴爾比努斯的魅力,凡是見過他的人都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身材十分高大,而且是一個美男子。他平時的打扮很有品位,還擅長辯論,所以當他出庭為人辯護時,可以說在視覺上和聽覺上給人以雙重的享受。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喜歡鑽研到底的人,這一點在葡萄酒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羅馬人自古以來就對“酒”(vinum)的產地和釀造年份十分挑剔,3世紀的羅馬人最重視的是用來調製葡萄酒的水,他們會在水中加入各種香料來調製葡萄酒。據說巴爾比努斯就曾經發現了好幾種新型的香料,並且使之成為當時非常流行的調製方式,在當時他就以這方麵的造詣而聞名於世。
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會變得緊張起來,雖然也有他們個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元老院沒想到馬克西米努斯會如此輕易地被打敗,一直緊繃著的神經突然放鬆下來,導致其內部逐漸產生分歧。元老院逐漸分為兩派,各自支持其中一位皇帝獨攬大權。而會出現這種情況,也說明不管是普皮恩努斯還是巴爾比努斯,都沒有掌控大局的能力和氣概。這兩個人雖然在身為元老院議員之時表現出與之相應的能力和責任感,但是再往上就不行了。
當元老院內部出現混亂的時候,最先對此感到失望的,正是那些追隨馬克西米努斯向首都進軍,但是在馬克西米努斯被殺之後向兩位新皇帝宣誓效忠的士兵。身為軍人的他們現在才終於意識到,自己竟然因為這些雖然擁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但是缺乏統治能力的元老院議員們,殺害了自己的司令官。對他們來說,馬克西米努斯與這些人相比簡直要強上百倍。
被失望和悔恨支配了所有情感的士兵們決定推翻兩位新皇帝的統治。普皮恩努斯和巴爾比努斯甚至都來不及反抗便被群情激昂的士兵們殺死了,而元老院直到這兩位皇帝的屍體被扔在他們的麵前才知道這件事情已經發生。
在公元238年這一年之中,包括皇帝馬克西米努斯以及在當年出任皇帝的戈爾迪安一世和他的兒子戈爾迪安二世,還有普皮恩努斯和巴爾比努斯在內共有5位皇帝先後出現並死去。最後剩下的,隻有一位13歲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