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公元235—260年(9)(1 / 2)

不出所料,戰鬥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展開。羅馬軍從一開始便占據了優勢,人數超過5萬的羅馬軍團主要由駐守在多瑙河沿岸的士兵組成,雖然中近東地區的氣候條件與其常駐地完全不同,但是由於羅馬軍隊的補給十分充足,所以士兵的戰鬥力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在常駐於敘利亞與約旦的軍團兵的協助下,羅馬軍團順利地收複了埃德薩和卡萊,並且繼續向東部進軍,逐漸逼近底格裏斯河。因為這裏大部分是希臘裔的居民,所以當羅馬軍隊抵達時,當地居民紛紛開城迎接,使得羅馬軍隊兵不血刃地就收複了大量失地。與羅馬軍團遭遇的波斯軍隊,剛一交手就被打得潰不成軍,倉皇逃竄。很快羅馬人便將波斯勢力從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徹底地趕了出去。

成功收複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之後,羅馬軍隊就將開始進行戰役的第二階段——向波斯首都泰西封進軍。士兵們全都士氣高漲,因為一路走來都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所以每個人都對今年內結束波斯戰爭深信不疑。羅馬軍團如雪崩般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下,卻不知不幸也在這個時候向他們襲來。

提梅吉提烏斯的突然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看做是正常現象,而且在史書上也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其被謀殺和毒害的記載。他在一次作戰會議中忽然失去意識暈倒在地,並且從此再也沒有醒來。從他這3年來不辭辛勞、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來看,他的死因很有可能是過度勞累。這位從平民百姓一步一步走到職業生涯頂峰的“人民公仆”,在去世時剛剛50歲。

提梅吉提烏斯死後,完全憑借他一己之力組織起來的羅馬東征軍頓時陷入癱瘓的狀態,攻打波斯首都、將沙普爾趕回東方去的目標也無法實現。更糟糕的是,軍隊的補給係統也隨著提梅吉提烏斯的死而混亂起來,羅馬軍隊在幼發拉底河的岸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雖然提梅吉提烏斯的副手菲利普臨時頂替了他的位置,但是對改善當前狀況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羅馬軍隊隻能依靠儲備的糧草度日。

在敵人的領地陷入如此困境,對軍隊來說有覆滅的危險,深知這一點的士兵難免會發生騷亂。本來對皇帝戈爾迪安三世來說,這是一個顯示他個人能力的大好機會,但是當時已經19歲的皇帝,仍然沒有擺脫他繼位時的那種青澀。

戈爾迪安三世當著士兵的麵傾訴了羅馬軍隊當前麵臨的窘境。雖然坦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這樣做需要注意時間、地點和對象。士兵們在這種局麵下聽到皇帝無能為力的歎息,必然會感到大失所望。於是士兵們為了擺脫眼前的困境,呼籲身為近衛軍團長官的菲利普幫皇帝想想辦法。但是菲利普以自己沒有權力為由,眼看著皇帝的處境一步步陷入絕境而袖手旁觀。

即便處境如此艱難,皇帝仍然在作戰會議上決定於明年春天繼續向波斯的首都泰西封進軍。於是,為了來年春天能夠立即展開軍事行動,皇帝決定全軍留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越冬。皇帝也沒有返回舒適的大都市安條克,而是和士兵們一起在幼發拉底河沿岸等待明年春天的到來。這個被羅馬稱為“美索不達米亞行省”的地區,即便在冬季也不會出現補給困難的情況。

士兵們在戰時壓抑於心中的不滿情緒,一旦閑暇下來就會突然爆發,而且與絕對的資源匱乏相比,相對的資源匱乏更容易誘使這種情緒產生。雖然位於幼發拉底河沿岸的羅馬軍隊不必忍受饑寒交迫的痛苦,但是一想到距離他們不遠處的皇帝帳篷中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們也難免會出現不平衡的心理。按理說身為統治者必須及時地遏製住這種苗頭,但是當時年僅19歲的皇帝完全沒有這種意識。而這種不滿的情緒不知為何整整持續了整個越冬期,直到越冬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