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公元235—260年(12)(1 / 2)

士兵們對菲利普的不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第一,他們遠赴東方,實現了美索不達米亞行省的光複,結果卻因為皇帝與波斯之間的媾和而將這一地區再次拱手讓人。第二,皇帝在首都羅馬的政策完全是為了討好元老院而製定的。而在前線奮戰的士兵們對於那些整天在首都享受舒適生活和高高在上的元老院議員們,常常抱有非常強烈的不滿情緒。

第三,皇帝身為羅馬軍隊的最高司令官,自從就任以來便從沒有在戰場上出現過。而且,在這種眾人翹首期盼的情況下,他都不肯禦駕親征,而僅僅派遣一個代理人了事。

士兵們對於被派來的德基烏斯並沒有什麼不滿,隻是深深地感覺到菲利普果然隻是一個“阿拉伯人”,根本不配做羅馬帝國的皇帝。

德基烏斯在麵對哥特人的戰爭中發揮出遠超士兵們期待的能力。在他的指揮下,多瑙河防線得到了再次的鞏固。隨後一年間,哥特人的再度入侵也被其成功阻止。但是他的成功,卻成為了士兵們發泄不滿情緒的導火索。公元249年的某一天,士兵們來到德基烏斯的住處,表達了想要推舉其就任皇帝的意願。

德基烏斯擔心如果自己拒絕,駐紮在多瑙河沿岸基地的10個軍團不一定會發生怎樣的變故。於是他暗地裏給位於首都的菲利普送去一封密信,在信中他說自己表麵上接受士兵的要求出任皇帝,但是等回到羅馬之後就會將皇帝的位置交出來還給菲利普。可是皇帝菲利普根本不相信德基烏斯在信中所說的話,於是他集結手下一切可用的力量,甚至連米塞諾軍港的乘務員都被編入近衛軍團。皇帝菲利普率領著這支臨時編成的討伐德基烏斯的部隊開始北上。雖然菲利普對元老院表現出那樣誠摯的敬意,但是元老院中都是一些十分善於審時度勢的人。因此當菲利普出陣之時,元老院議員們全都謊稱抱病逃回了自己位於羅馬郊外的別墅,沒有一個人前來送行。

不但被扣上了謀權篡位的罪名,而且討伐軍也在逐漸向自己逼近,別無選擇的德基烏斯隻能揮軍南下,雙方部隊在意大利北部的維羅納遭遇。但是這場內戰根本沒有發生任何激烈的戰鬥便宣告結束。被自己手下的士兵拋棄的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普,在被對方俘虜之前選擇了自殺。元老院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作出對菲利普進行“記錄抹殺刑”(DamnatioMemoriae)的決定。將名字和業績從帝國一切的官方記錄中抹除,這對於極其看重個人榮譽的羅馬人來說,是最為嚴重的懲罰。阿拉伯出身的皇帝菲利普,在這方麵倒是得到了和尼祿相同的待遇。

皇帝德基烏斯(公元249—251年在位)

德基烏斯也是一位行省出身並且最終爬上皇帝寶座的人。他出生於遠潘諾尼亞行省的希爾米烏姆(今米特羅維察),毗鄰近西米亞行省的首府,現在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同時也是第四弗拉維軍團的軍團基地。另外,遠潘諾尼亞行省的首府,現在的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當時是第二輔助軍團的軍團基地。因此,雖然希爾米烏姆不是軍團基地,但是全權負責軍團基地的補給任務,換句話說,德基烏斯出生於羅馬帝國的最前線地區。

他和圖拉真與哈德良一樣,都是出身在意大利本土的軍團兵在服役期滿退役之後,與當地的女子結婚所生的後代。當他成為皇帝之後,曾經申請元老院承認他在名字前麵加上“圖拉真”的姓氏,由此可見德基烏斯的祖先大概是在150年前隨圖拉真進行達契亞戰爭的軍團兵。以希爾米烏姆為中心的這片區域,出現了許多最終坐上羅馬皇帝寶座的人,德基烏斯就是其中的第一個。但是,他和後來的皇帝不同,據說他出身於一個富裕的農家。他之所以加入軍團,完全是因為在前線地區每天都接觸軍團士兵和行軍打仗的場麵,由此習慣性地選擇了當兵而已。

他從17歲開始的軍團生涯似乎十分順利,最終在45歲的時候成功進入元老院。雖然如果是元老院階級出身的人,隻要30歲就可以在元老院中獲得一席之地,但是對於出身於行省的德基烏斯來說,即便晚了15年仍然算是非常成功的。他結婚很晚,妻子是首都羅馬上流階層人家的女兒。兩個兒子都在首都羅馬接受教育。在皇帝菲利普統治時期,他擔任相當於現在首都市長的首都長官,表現出極強的行政能力,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因為他有豐富的軍隊任職經驗,所以當哥特人入侵之時,皇帝菲利普派他前往遠米西亞行省,實際上也算是一個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