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公元235—260年(16)(1 / 2)

雖然和平是無價之寶,但如果醉心於和平,那麼便會很容易失去它。也許大家曾經在好萊塢的影片中看到過這樣的場麵,一群全副武裝的羅馬士兵將聚集在廣場上的市民趕到一旁,然後大搖大擺地橫穿過去,實際上這完全是杜撰出來的場麵。健全的國家與不健全的國家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這個國家所擁有的軍事力量究竟是對外的還是對內的,而羅馬帝國的軍團基地就幾乎全部位於國界線附近。即便是位於國內的軍團基地,可以拿斯特拉斯堡基地為例。國內基地設在萊茵河或穿過黑森林的日耳曼長城附近,一接到敵人入侵的消息,馬上可以派兵馳援。也就是說,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都是為了防守羅馬人稱之為“Limes”的防線而準備的。因此,在羅馬帝國境內的很多行省中都沒有軍團基地。而在城市之中常駐有1000人守備隊的也隻有西歐的重要城市裏昂以及北非的重要城市迦太基。其他的城市隻有負責行省總督官邸安全的100餘名士兵而已。

羅馬帝國是由羅馬公民統治的國家。“羅馬統治下的和平”既是每一位羅馬公民的願望,也是通過每一位羅馬公民來實現的和平。所以,羅馬帝國才能夠憑借其不足20萬人的兵力,守護帝國長達300餘年的和平。因此,在他們看來不會受到外敵入侵的希臘以及小亞細亞地區一個軍團基地都沒有。而哥特人從海上發動襲擊的,正是這個地區。

從黑海通往馬爾馬拉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因為黑海與馬爾馬拉海的水位差而產生巨大的激流,而且航路還非常曲折。雖然很多船隻在這裏觸礁擱淺,但因為哥特人船隊的數量過於龐大,所以還是有大量的船隻順利抵達馬爾馬拉海。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出口的拜占庭雖然在半個世紀之後便被命名為君士坦丁堡而成為東羅馬帝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但在公元3世紀中期還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而已。雖然哥特人並不將這個小城市放在眼裏,但對強盜來說任何一個能夠被稱為城市的地方都不能夠放過。

尼科米底亞首先淪陷,緊接著尼西亞也沒能免於劫難,隨後就是布爾薩。而以物產豐饒著稱的比提尼亞行省就連都市附近的郊區都慘遭蹂躪。滿載而歸的哥特人的船隊沿著馬爾馬拉海穿過赫勒斯滂海峽,繼續向愛琴海進發。

雖然愛琴海分布著大大小小眾多島嶼,但是哥特人繞過這些島嶼直接向雅典發動了襲擊。位於雅典外港的比雷埃夫斯,麵對從海平麵上大舉進攻的敵軍毫無還手之力。城內幾乎沒有像樣守備隊的雅典,徹底落入哥特人的手中。而位於雅典北部不遠處的埃萊西亞也同樣落入了日耳曼民族的魔掌。在順利地實現了他們掠奪的目的之後,心滿意足的哥特人滿載著他們掠奪來的戰利品北上凱旋。不僅地麵上的防線被突破,現在就連海上的和平也宣告結束,居住在羅馬帝國境內的公民們首次感到無比的震驚。對蠻族的恐懼,以及因為不斷蔓延的疫病而產生的絕望,人們將希望寄托在守護羅馬的眾神身上。神殿之內擠滿了前來祈禱的人群,神殿前的祭壇上擺滿了獻祭的牲畜,用於祭祀的香火源源不絕。國難當頭,羅馬市民全都虔誠地為國家祈禱,唯有基督教徒對此反應冷漠,於是人們將積壓在心頭的不滿情緒全都向基督教徒發泄出來。雖然被起訴的基督教徒並沒有被處以死刑,但是羅馬國內對基督教徒的厭惡和迫害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因為皇帝加盧斯對蠻族的懦弱政策而感到不滿的,也不僅僅限於防守多瑙河防線的士兵,位於日耳曼長城附近的士兵同樣對皇帝充滿了憤慨之情。特別是當他們發現直到阿拉曼人被擊退為止,皇帝都未曾在前線出現過一次的時候,對皇帝這種消極態度的責備聲更是日益高漲。但是他們並沒有像米西亞行省的士兵那樣擁立埃米利安努斯為皇帝。或許是因為埃米利安努斯出身於北非的毛裏塔尼亞行省,而且身上還有當地原住民的血統。於是他們決定擁立自己的司令官瓦勒良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