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公元260—270年(5)(1 / 2)

當時的羅馬人認為這是因為加裏恩努斯無法阻止阿拉曼人的襲擊而不得不作出的妥協,甚至還有人傳言說加裏恩努斯愛上了阿拉曼人族長的女兒。但是後世的研究者認為,加裏恩努斯之所以遭到如此嚴厲的批評,是因為他將守護帝國的重任寄托在蠻族的身上。但是,至少在當時,他的決定使這一帶成功地獲得了短暫的和平。不過,阿拉曼人還是以建築居住地的名義向羅馬方麵索要援助金,從蠻族的立場上來說,或許是將其當做不進行掠奪行為的貢金了吧。不管怎樣,這條由提比略提議、圖拉真開始建設、哈德良和馬可·奧勒留進一步強化、守護了羅馬帝國250年的日耳曼長城,在進入3世紀後期不久便失去了它的作用。內卡河與黑森林再次成為任由日耳曼民族縱橫馳騁的地區。將萊茵河防線交給高盧帝國,將日耳曼長城交給蠻族之後,皇帝加裏恩努斯得以將羅馬方麵殘餘的軍事力量全都集中起來專心整頓多瑙河防線。不過他的這一舉措隻能夠起到暫時性的作用,因為多瑙河一帶的哥特人早已經擁有了抵達愛琴海的經驗,並且還嚐到了從海上進行掠奪的甜頭。而要想阻止他們前往愛琴海,僅僅依靠多瑙河防線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將小亞細亞西部全都劃入防禦範圍。小亞細亞地區與羅馬帝國的東方之間存在著非常重要的聯係。對於皇帝加裏恩努斯來說,與在帝國東方憑借一己之力同波斯國王相抗衡的帕爾米拉的統治者奧迪納圖斯建立合作關係,成為擺在他麵前最重要的問題。

帕爾米拉

帕爾米拉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地中海之間剛好正中的位置,是敘利亞沙漠中首屈一指的綠洲。雖然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商隊的中轉站,但被稱為“敘利亞沙漠中的珍珠”而繁榮發展起來,卻是在其被納入羅馬帝國統治之後的事。

羅馬人深知帝國東方以安條克為中心的經濟基礎建立在東西方的貿易交流之上,於是羅馬人將經常在沙漠中襲擊往來商隊的貝都因人吸收為帝國軍隊的輔助戰鬥力,從而實現了沙漠中的和平,帕爾米拉也就是從這時開始逐漸地繁榮起來。分散在幼發拉底河與地中海之間的城市都由羅馬大道聯結在一起,就是“羅馬統治下的和平”同樣存在於這一沙漠地區的最有力證明,帕爾米拉也是“羅馬統治下的和平”的產物,因為商業貿易隻有在和平的環境中才能夠不斷發展和繁榮。通過這一地區眾多遺留至今的文物遺跡不難想象出這裏曾經的繁榮景象,而這些全都是“羅馬統治下的和平”的產物。當“羅馬統治下的和平”成為過去的時候,帕爾米拉也隻能隨之消逝。

據說奧迪納圖斯生於帕爾米拉的貴族家庭。不過帕爾米拉是以通商起家的城市,奧迪納圖斯想必也是出身於靠東西貿易發財的仕紳家庭,因為保衛帕爾米拉是羅馬的責任,所以帕爾米拉人沒有武將的血統,也沒有身為武將的必要。

因此奧迪納圖斯的出現,意味著進入3世紀之後帕爾米拉周圍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連原本沒有自衛必要的帕爾米拉,也出現了擁有軍事才能的領導者,並且還編成了自己的軍隊,肩負起自我防衛的任務。

帕爾米拉的遺跡

雖然在羅馬軍中有不少行省出身最後出人頭地的例子,但是像奧迪納圖斯這樣一開始就自己組建軍隊參戰的人卻是史無前例。當皇帝瓦勒良為了迎戰波斯軍隊而來到東方時,奧迪納圖斯率領著自己組建的以弓箭為武器的波斯式輕騎兵團出現在皇帝的麵前,瓦勒良當即任命他為羅馬軍隊的正規司令官,並且同時授予他“virconsularis”(前執政官)的稱號,能夠獲得這一稱號的人必須是元老院議員,而奧迪納圖斯並非元老院議員,由此可見,皇帝給他的待遇甚至比一般的司令官還要高。可以說這位帕爾米拉出身的武將,在羅馬軍中的政治生涯一開始就站在非常高的起點之上。

兩年後,皇帝瓦勒良被俘的消息傳來,麵對這前所未有的災難,眾多羅馬高官不是茫然失措就是互相鬥爭,唯有奧迪納圖斯依舊保持著冷靜。當波斯國王以為俘虜了羅馬皇帝就等於征服了羅馬帝國,趁勢越過幼發拉底河攻入敘利亞地區之時,正是奧迪納圖斯的英勇抵抗,才使得沙普爾不得不放棄了繼續進攻的想法,返回幼發拉底河以東。而每當波斯軍隊越過幼發拉底河進犯之時,這種情形都會重複上演,使波斯軍隊每次都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