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公元260—270年(10)(1 / 2)

這既是自從皇帝瓦勒良被俘以後征戰連年不斷的結果,也說明我們的武器,無論盾牌、劍,還是標槍,早就過了使用年限卻仍然被繼續使用。此外,長年向帝國提供活力的高盧與西班牙現在也已經落入泰特裏庫斯(高盧帝國當時的皇帝)手中。還有一點,雖然我覺得丟臉,不太願意提起,但是我們羅馬軍隊中最優秀的弓箭手,全都被那個東方的女人芝諾比阿據為己有了。

這就是我們羅馬帝國現在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僅僅取得一丁點的成績恐怕都是值得我們去慶祝的吧。

皇帝克勞狄烏斯二世在發出這封書信之後不久便在意大利北部的加爾達湖附近與入侵的哥特人發生了激戰,並且成功將對方擊敗。慘敗的哥特人丟下掠奪來的戰利品和俘虜倉皇逃回多瑙河北岸。

拯救了意大利本土的克勞狄烏斯二世從此被冠以“哥特征服者”的稱號,用以紀念他在抵抗哥特人時的英勇表現。

不過,哥特人在第二年改變了入侵的路線,沿著多瑙河下遊湧入巴爾幹半島。克勞狄烏斯二世立刻率領騎兵部隊前往迎敵,雙方的戰場位於現在的保加利亞,羅馬時期的米西亞行省之內。這一次交戰也以克勞狄烏斯二世大獲全勝告終,使得他“哥特征服者”的稱號愈發地名副其實。

經過這兩次戰役之後,皇帝克勞狄烏斯二世對哥特人的政策發生了轉變。他挑選年輕力壯的哥特人俘虜加入羅馬軍隊,其他人則以放下武器為條件,允許他們在米西亞行省進行農耕作業。自願成為農民的人還可以從故鄉把他們的妻兒接過來,並且獲得相應的耕地。

米西亞行省屬於羅馬帝國多瑙河下遊的防線之一。“哥特征服者”克勞狄烏斯二世之所以將哥特人安置在這片區域,是希望以此來阻止耕地的繼續荒廢和人口密度大幅降低的問題。

他的這一政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加入羅馬軍隊的哥特人即便在麵對自己同胞的入侵時也毫不手軟、英勇戰鬥。成為農民的哥特人也順利地在安置地定居下來。

皇帝克勞狄烏斯二世的統治似乎一直都十分順利,但是他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多久,奪走他性命的既不是蠻族的入侵也不是士兵的叛亂,而是疫病的爆發。在帝國全境都處於“羅馬統治下的和平”之中的時代,即便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十分頻繁,但是因為那時的人們普遍都身體健康,也沒有營養不良,加之羅馬人喜歡入浴的生活習慣,使得旅途中的衛生狀況也非常好,所以就算發生疫病也不會大規模流行。但是進入3世紀後期,帝國境內的人員流動主要以因為蠻族的入侵而逃離家園的難民為主,同時羅馬帝國在各個方麵都捉襟見肘,對基礎設施的維護和建設更是無能為力。羅馬帝國之所以在後期疫病頻發,就是因為連年的戰火導致難民不斷增加,難民又將疫病散播到帝國各處。公元270年1月,在潘諾尼亞行省的主要城市希爾米烏姆的騎兵基地越冬的克勞狄烏斯二世,僅僅統治了羅馬帝國一年半之後,便死於當時爆發的疫病。在出身羅馬名門的加裏恩努斯死後拒絕承認其神格化的元老院,對克勞狄烏斯二世卻毫不猶豫地追封了他的神格。這位生於帝國邊境伊利裏亞地區的農民的兒子,終於在死後加入了“神君”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