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公元270—284年(1)(1 / 2)

皇帝奧勒良(公元270—275年在位)

路奇烏斯·圖密善·奧勒良,從姓名上來看很像是出身於意大利本土的羅馬人,但實際上正如前文所說,他出身於位於多瑙河附近的邊境地區。當時居住在邊境地區的人都被稱為“羅馬化的蠻族”,奧勒良正是其中之一。他的出生地位於現在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以外30公裏處,距離多瑙河不到20公裏的一處邊境城市。在羅馬時期,這個地方以希爾米烏姆的名字為人所熟知。這個城市之所以頻繁地出現在羅馬帝國末期的曆史中,是因為羅馬帝國的多瑙河防線在帝國末期的時候重要度逐漸提升。雖然自3世紀後期開始,以希爾米烏姆為中心的附近地區出現了眾多皇帝,但是希爾米烏姆的興盛並非因為這些皇帝。因為這些軍人出身的皇帝,對於建設故鄉之類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

奧勒良父親的名字已經無從考證。據說他的父親從軍團退役之後主要依靠農耕生活,並且娶了一個太陽神殿的女巫為妻。由此可見,奧勒良的出身也十分低微。對那些出生於帝國不發達地區的人來說,要想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加入軍隊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也許奧勒良在剛滿17歲獲得參軍資格的同時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吧。

他和自己的前任克勞狄烏斯二世算得上是同輩。所以他在繼位皇帝的時候應該在56歲左右。古羅馬將40多歲看做是男人的黃金期,奧勒良成為皇帝的時候正好比這個基準晚了10年。但是奧勒良在4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因為他也是被皇帝瓦勒良破格提拔上來的行省出身的人才之一。

瓦勒良生前不僅破格提拔優秀人才出任軍中要職,而且不隻是升遷而已。

奧勒良

當他發現在軍中扶搖直上卻對發財不關心的人員時,也會在經濟上給予資助。瓦勒良曾下旨贈與下列財物給當時年約45歲的奧勒良:

按照官職給予一定數量的金幣、銀幣以及銅幣。墨林斯產的男用短衣10件。埃及產的粗麻上衣20件。塞浦路斯產的宴會用餐巾2打。阿非利加行省產的地毯10張。毛裏塔尼亞產的宴會用墊子10張。還有幾頭用來舉辦宴會招待客人的羊和豬。因為在羅馬時期人們都是用手抓取食物就餐,所以餐巾是宴會上的必需品,而宴會時羅馬人的正規姿勢是一隻胳膊肘支撐身體側躺,如果坐在椅子上吃就好像我們現在快餐店或者路邊攤隨便吃一口或者站著用餐。禮品的最後則是數頭食用豬、羊。

通過這份清單我們可以看出,身為最高司令官的皇帝,對於自己下屬的關懷可謂是無微不至的。同時這些產地各異的獎賞品也反映出3世紀時期的羅馬帝國仍然保持著其廣闊的貿易範圍。

雖然生活上的關懷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於這些被破格提拔上來的人來說,能夠在戰場上得到重用才是最使他們感到開心的事情。皇帝瓦勒良也深知這一點,於是他對奧勒良可以說是委以重任,在皇帝發給軍團基地負責人的親筆信中這樣寫道:

奧勒良是難得一見的人才,我委任他視察各個基地,並且有權對他認為有必要改善的地方進行修正。

通過這項任務,奧勒良對堪稱帝國最重要防線的多瑙河防線全域都有了一個係統性的把握。在《羅馬皇帝傳》中,也有關於奧勒良這次視察的記載。

奧勒良在視察途中,對各自手下擁有1000名士兵的大隊長這樣說道:

如果你們想保住自己大隊長的位置,或者說你們想要在戰場上保住性命,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時刻將你們手下的士兵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隨後,他又向士兵說道:

你們身為羅馬軍團的士兵,絕對不允許搶奪平民的任何東西,就連一枚雞蛋也不行。哪怕是橄欖油、鹽,甚至是一根柴火都絕對不允許隨意從平民那裏奪取。你們必須滿足於軍隊分配給你們的糧餉。如果你們搶奪了平民的東西,使他們沒有東西拿去販賣,他們就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活。羅馬士兵的財富,應該建立在打敗蠻族所獲得的戰利品上,而不應該建立在行省居民的淚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