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公元270—284年(5)(1 / 2)

另外,芝諾比阿在戰略層麵上也表現出非常強大的控製欲望。雖然指揮實戰的將軍是希臘人,但在何時、何地開始戰鬥,卻完全要由她的判斷來決定。

在越過托羅斯山脈之後,奧勒良給芝諾比阿送去一封書信:

剛剛繼位羅馬帝國皇帝不久,決心光複帝國東方領土的奧勒良,致書芝諾比阿以及她身邊的軍事同盟者:

吾向汝等下達的這項命令,本應由汝等主動提出,因汝等沒有那樣做,所以隻好由吾親自下令。

吾命令汝等即刻解除武裝,開城投降。若汝等遵從,吾可保汝等性命無虞。尤其是芝諾比阿,吾與羅馬元老院將為其安排一個合適的地方,保證她和她的家人及親友以及用人們都能安度餘生。但是芝諾比阿所擁有的金銀珠寶及其他一切財物都將收歸羅馬帝國所有。此外,帕爾米拉的市民們從今往後仍然享有一切羅馬帝國到目前為止對汝等提供的權利。

對於這封書信,芝諾比阿的回信如下:

東方女王芝諾比阿,致書羅馬皇帝奧勒良:至今為止,尚無人敢於像閣下一樣對我提出這樣的要求。若閣下身為一名戰士,應知此事非由書信決定,而應於戰場之上一較高下,勝者為王。你勸我不戰而降,豈不知寧死不肯使自己名譽受辱的克婁巴特拉之往事乎·我已得波斯援軍,不日即可抵達。阿拉伯人與亞美尼亞人皆已與我結盟。從敘利亞沙漠中趕來的貝都因人,想必也正令貴軍煩惱不已吧。

閣下尚需何等情報·若知我方援軍正從三方趕來,閣下必然不會如此傲慢,仿佛已經將勝利收入囊中一般勸我投降了吧。

公元272年,雙方之間的戰鬥不可避免地展開。因為帕爾米拉軍隊的主要戰鬥力量是重裝騎兵,所以芝諾比阿將戰場選擇在安條克北部不遠處的歐羅登斯河平原之上。

第一戰

雖然現在被土耳其人稱為安塔基亞的這個地方,隻是敘利亞與土耳其國境附近的一個小城市,但是在古羅馬時期,這個被稱為安條克的地方是帝國東方與埃及的亞曆山大港齊名的地中海世界代表性的大都市。安條克的城區位於歐羅登斯河的東南部,這條全長20公裏最終注入地中海的河流,在當時具有充分的航運條件。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物產集散地的安條克,在中世紀以後逐漸衰落下去的原因,就是歐羅登斯河的河道變淺,不再適宜貨船航行所致。

芝諾比阿之所以沒有在大都市安條克進行防守,而是與羅馬軍隊在郊外的平原地帶進行會戰,從某種原因上來說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在得知奧勒良對迪亞納居民的寬大政策之後,安條克的居民們頓時對自己這10年來屈服於帕爾米拉統治之下的做法感到十分後悔。他們對芝諾比阿以及帕爾米拉軍隊的態度也開始變得冷漠起來。芝諾比阿知道安條克現在已經靠不住了,而且她熱切盼望的波斯援軍也遲遲沒有出現。不僅如此,約定好的亞美尼亞人和阿拉伯人都沒有趕來。唯一出兵支援的貝都因人僅僅對羅馬軍隊發動了一次襲擊,結果卻以失敗收場。幾乎與此同時,曾經活捉了羅馬皇帝瓦勒良的波斯國王沙普爾一世也與世長辭。對於這個連奧勒良都知道的情報,如果芝諾比阿不知道的話,那麼這位“東方女王”在戰鬥方麵的信息就未免太閉塞了。因為援軍不知何時才能到來,芝諾比阿隻能在安條克郊外與羅馬軍隊一決勝負,而她唯一能夠依賴的隻有自己的重裝騎兵。

雙方在歐羅登斯河的兩岸拉開陣勢。位於帕爾米拉軍隊正中央位置的中樞主力重裝騎兵軍團,即便在河對麵看上去仍然顯得威風凜凜。騎兵出身的奧勒良親自出現在羅馬軍隊的最前方。戰鬥在羅馬騎兵越過歐羅登斯河的同時展開。

但是越過歐羅登斯河的羅馬騎兵隻有十幾人。而且當他們看到帕爾米拉的騎兵迎麵衝來之後,這十幾名羅馬騎兵就好像被帕爾米拉騎兵的氣勢所壓倒一般,倉皇地掉轉馬頭向回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