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的故事7·臭名昭著的皇帝》封麵的皇帝提比略,正如世人的評判那樣,是一位十分具有貴族氣質的統治者。而到了《羅馬人的故事8·危機與克服》的韋斯帕薌,則使人感覺到一種地方出身者的樸素,以及腳踏實地的安定感。《羅馬人的故事9·賢君的世紀》的圖拉真和哈德良,堪稱五賢帝時代的代表性人物。這兩個人的肖像充滿了對自己統治時期羅馬帝國的自信,以及對此深信不疑的昂然之情。
與上述這些羅馬統治者相比,3世紀時期皇帝們的肖像又如何呢?出身名門的皇帝,雖然麵相俊美,但略顯柔弱,而出身低微的皇帝,則全是一副有勇無謀的樣子。與追求理想美的希臘造型藝術相比,羅馬造型藝術的特點是真實反映現實的狀態。因此這些羅馬統治者的雕像,也反映出他們所統治的這個時代的氣息。
在意大利語中有一種說法叫做“colpodigrazia”,翻譯過來就是“致命的一擊”。我認為羅馬帝國與基督教之間鬥爭的致命一擊在於羅馬諸神與基督教諸神之間性質上的區別。
我舉一個可能不太貼切的例子——羅馬宗教與基督教分別如何對待吵架的夫婦。
基督教夫婦會分別前往不同的教會,將夫妻之間吵架的事情向上帝懺悔告白。告解神甫會教導前來懺悔的教徒,夫婦關係是在神麵前發誓的神聖關係,所以不但不能離婚,就連吵架都是不應該的。然後讓前來懺悔的教徒念誦10次“我們的主啊”,就這樣結束。
那麼羅馬宗教對於夫妻吵架應該如何處理呢?羅馬社會是個多神教的社會,據說數量之多高達30萬尊。因此,在多神教的羅馬社會中,有專門針對夫妻關係的守護女神,叫做維裏普拉卡。關於這位女神我已經在《羅馬人的故事1·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作過介紹,這裏再次摘抄如下:
一對夫妻就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吃狗肉的問題發生了爭執。雙方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於是在爭吵中聲音也越來越大。因為一旦沉默下來就會讓人感覺自己輸了,而且為了壓過對方的聲音也隻能不停地爭辯。結果兩個人越說越來氣,要是繼續下去非動起手來不可。為了不至於演變到無法收拾的局麵,所以兩人決定到女神維裏普拉卡的神殿去尋求答案。
但是在神殿中除了女神像之外一無所有,連祭司的人影都沒看到。因為羅馬的神靈太多,如果每座神殿中都安排祭司的話,那麼這恐怕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且羅馬本身就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也就是說,在女神維裏普拉卡的神殿之中,除了這對吵架的夫妻之外就再也沒有別人了。因為羅馬人與諸神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所以根本不需要派人值守神殿。
而在維裏普拉卡女神像前的傾訴,隻能一次一個人進行。於是,在一個人向女神傾訴的時候,另一個人即便不情願也隻能默默地傾聽。而就在傾聽的過程中,一方會發現另一方的話語中也含有一定的道理。同時在雙方輪流傾訴的過程中,聲音也逐漸變得平和下來,最後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終於重歸於好。但是如果這樣也無法解決問題,那麼隻有離婚這唯一的選擇,羅馬人也將其看做是女神維裏普拉卡的裁決。
通過上述事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基督教的神是能夠給人類指明前進方向的神,而羅馬諸神則是幫助人找到前進方向的神。這兩者之間可以看做是絕對神與守護神之間的區別。但是這種區別,對那些生活在動蕩年代失去了自己尋找前進方向的信心的人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如在戰鬥中取得勝利的將軍在凱旋儀式的最後都會前往位於卡匹托爾山上的朱庇特神殿彙報自己的勝利,對保佑他取得勝利的諸神表示感謝一樣,羅馬諸神的主要職責是守護那些不懈努力的人。而在羅馬持續獲勝、繁榮發展的時代,這是非常適合其國情的宗教。
但是,3世紀的羅馬經常失敗,即便勝利也是擊退入侵的敵人。結果在繁華背後開始出現陰暗的黑影。這個時候的羅馬人心中又是怎樣的想法呢,會不會認為他們的神靈已經拋棄他們了呢?感覺自己被神靈拋棄的羅馬人內心產生無比的絕望。不要忘記,與現代人相比,古代人認為神靈與人類之間的距離是非常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