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商人、手工業者的第二代,自然也不能例外。皇帝鼓勵這些人按職業組成社團並給予獎勵。名義上是為了有益於社員間的相互扶持,實際上是為了穩固世襲製度。這也是構成中世紀社會結構支柱的工會製度的雛形。
在元首製時期,羅馬社會分為皇帝、元老院議員、騎士階級(官僚和商人)、平民、解放奴隸、奴隸等階層,屬於階級社會。而且,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職業,自由進行住家遷徙,這些權利得到國家的保護。正因為如此,各階層之間才能保持流動性,為成熟社會容易產生的僵化現象提供預防效果。其最大的功效,在於為社會挖掘人才,輸送新鮮的血液。
但是這種效益,首先在文官武將職業分離的政策之下土崩瓦解。其後,國民又失去了職業選擇和居住地任意遷徙的自由。有位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以現代社會打比方的話,當時的羅馬簡直就是社會主義國家。
戴克裏先與基督教
在戴克裏先的統治之下,羅馬的政治體係已變成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尤其是站在政府頂端的皇帝手中。在此背景下,國家的權威自然也要發生變化。皇帝要行使絕對的權力,就必須讓大眾認同其絕對的權威。而元首製時期那種由元老院和羅馬公民權擁有者委托皇帝行使權力的權威形式,已經不夠充分了。
既然人類賦予的權力不夠充分,那就隻有求助神靈了。戴克裏先推動絕對君主製後,把自己逼進脫離羅馬傳統風氣的立場中,陷入背後必須要有神靈做後盾維護權威的局麵。戴克裏先皇帝大力提倡複興對羅馬諸神的信仰,其政策背後其實隱藏著上麵的苦衷。當然,不是希臘羅馬諸神都可以拿來做後盾。既然要賦予當權皇帝絕對的權威性,唯一的選擇就隻有30萬眾神的領袖——最高神朱庇特。早在“四帝共治製”之前的“兩帝共治製”時,戴克裏先就把意為朱庇特的約維烏斯當成稱號,把同事皇帝馬克西米安別號改為半神半人的赫拉克勒斯。也許在即位不到兩年的當時,他已經意識到加強皇帝權威的必要性了。
問題是,希臘語稱為宙斯、拉丁語稱為朱庇特的最高神,要成為行使絕對權力的後盾依然行不通。正如我在《羅馬人的故事12·迷途帝國》“羅馬帝國與基督教”一節中提到的,希臘羅馬諸神與猶太教、基督教的神,在性質上完全不同。
希臘人、羅馬人心中的神,是幫助人類擺脫困境的神,而猶太教、基督教的神則是對人類下命令的神。希臘羅馬諸神完全沒有管理人類的想法,而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神,名義上是指引人類走上真實信仰的道路,而實際上則是管理人類生活方式的神。
希臘羅馬宗教神靈眾多,起因於每個人希望得到幫助的領域都不一樣。而猶太教、基督教之所以是一神教,原因在於其性質特點既然要把人類納入其管理之下,那麼就需要有絕對的權威,而隻有在“一神”的前提下,才可能產生絕對的權威。無論是權力也好,還是權威也罷,如果分給很多的人和神,是不可能有絕對的權威的。
簡而言之,即使是希臘羅馬諸神中的最高神,也無法成為能給絕對權力賦予正統性的絕對權威。
可是,戴克裏先似乎認為,即使是希臘羅馬諸神也能稱為絕對的權威。當然,前提是先把障礙對象清除幹淨。所謂的障礙,自然就是寧死也不肯承認羅馬諸神的基督教徒了。
這就是羅馬曆史上第一次持續、堅決、有組織地大規模鎮壓基督教徒運動的開始。對基督教徒來說,這是在過了40年平穩日子之後,再度遭遇到的晴天霹靂。
公元303年2月,戴克裏先發布了有關鎮壓政策的第一道敕令。這一年,也是戴克裏先在位的第19個年頭。在這段時間裏,戴克裏先經曆了“兩帝共治製”、“四帝共治製”,一直都是唯一的最高權力者。如果想要鎮壓基督教,隨時都有充分的地位和權力來實行。但是,他選擇了在位的最後一段時期開始實行。
為什麼是這個時期·對這個問題很多的研究人員也深感困惑。但是當事人戴克裏先不但沒有留下答案,連讓人接近答案的言辭都沒有留下。基督教方麵身為受害人,然而教會提出的史料也隻是寫著老皇帝脾氣發作了,或者受到邪惡的副帝伽列裏烏斯的慫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