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戴克裏先時代(24)(1 / 1)

從這兩位人選的背景可知,無論是正帝還是副帝,戴克裏先的選擇標準還是以軍事能力和經驗為重。如此一來,獲選人的年齡自然要比羅馬社會規定的擔任國家要職的最低年齡30歲超出許多。也正因此,現任正帝之子君士坦丁和前任正帝之子馬克森提烏斯兩人,就被排除在了帝位繼承者的行列之外。因為,這兩人的年齡和軍事功績都不滿足條件。另外,戴克裏先也不認同將帝位傳給兒子的世襲製。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新任的兩位副帝,又沒有像第一輪“四帝共治製”成立時那樣迎娶正帝的女兒為妻,再由正帝收為養子,賦予其政治權威。實際上,當時即使想這樣做也做不了。當時的正帝伽列裏烏斯沒有女兒可嫁,而君士坦提烏斯·克洛魯斯的女兒還是個幼童。

第二輪“四帝共治製”,在比第一輪更為牽強的情況下起步。但是戴克裏先似乎倒是相信,第二輪會和第一輪一樣,能保持帝國20年的安全和穩定。他退位禪讓時,走得幹淨利落。在那些認為當權者就是緊抓權力死不放手的人看來,戴克裏先絕對值得讚揚。宣布退位之後,戴克裏先就離開了尼科米底亞的皇宮,回到故鄉養老去了。當時是公元305年的春天,距離5月1日兩位正帝分別在尼科米底亞和米蘭發布正式退位宣言不久。

從住宅可以看出屋主的個性。特別是這個人為養老送終修築的房子,更能看出其個性特征。

戴克裏先出生在達爾馬提亞地區,麵向亞得裏亞海的小城市索羅那。而他選中養老的地方就在索羅那附近、遠離塵囂的阿斯帕拉托斯。文藝複興時期的威尼斯共和國曾以此為軍事基地,因此按照意大利語改稱為斯帕拉托。現在這個地區屬於克羅地亞共和國,名字也照斯拉夫語係發音改稱為斯普利特。

在當地的海岸邊建有一座邊長100米以上的方形建築,這一龐大的建築物,既不能稱為“別墅”,又不像“宮殿”,看來隻能叫“城堡”了。這裏也就是將羅馬帝國由元首製轉變為絕對君主製的男子養老送終的地方。

僅從平麵圖來看,這裏讓人聯想到羅馬帝國的軍團基地,但這裏的建築比軍團基地還要堅固。即使到了1700年後的今天,這棟建築物還留下了一部分。可以想見,在羅馬帝國末期這裏還是能夠充分發揮建築物的功能的,這也難怪當時每當蠻族入侵,附近的居民會選擇逃到這裏避難。前任皇帝選來養老的斯普利特,原本連鄉鎮都算不上,後來漸漸發展成城鎮,也是因為逃入此地的居民在這裏定居發展起來的。實際上,現在斯普利特老街,有一半左右都是以前戴克裏先宮殿遺址。這裏已經不是古跡,而是一座城鎮了。

到現在還能遺留下這麼多遺跡,可能是因為整個建築都用石頭修建。這與羅馬傳統的修建方式——用磚瓦砌牆,外貼大理石板——是完全不同的。正因為如此,這棟建築給人的感覺,說好聽點是穩重,說難聽點就是沉悶。宮殿占地寬廣,尤其是西南角皇帝個人私用的部分麵朝大海,想必光線充足,通風良好。臨海的一麵有一條100米長的直線走廊,就連散步也沒有外出的必要了。可是,參觀完這座建築讓人忍不住懷疑,住在這裏是不是會感覺非常苦悶·畢竟,這裏沒有一件讓人覺得優美的事物。和提比略皇帝在卡普裏島的別墅、哈德良皇帝在蒂沃利的別墅比起來,真讓人懷疑以前在羅馬帝國連皇帝都具有的審美意識,現在都跑到哪裏去了·整個城的氣氛令人感到壓迫、苦悶,喘不過氣來,簡直就是戴克裏先改造成絕對君主製後的後期羅馬帝國的真實寫照。在這座城的內部,與最高神朱庇特相對的位置,蓋有戴克裏先生前為自己修好的墳墓,這也證明了戴克裏先將這座城堡式的宮殿當成送終的地方。隻不過百年後,這裏也跟其他所有“異教”建築一樣,被基督教當成教堂使用了。

和戴克裏先同時退位的馬克西米安,在引退後並沒有回家鄉,而是去了意大利南部一個小鎮,住在很早以前購入的別墅裏。這並不代表馬克西米安與戴克裏先個性上的差異,不會像戴克裏先那樣事先作好完善的計劃,蓋好房子搬進去養老,而是因為馬克西米安根本沒有退休的打算。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人無論什麼事情,都會被年長5歲的戴克裏先在不知不覺中說服,也許是他為人憨厚吧。而當他被說服、宣布退位之後,不但沒辦法享受退休生活,反而覺得55歲的身體精力過度旺盛,無法在意大利南部度日。在這樣的前提下,自然也就提不起興趣修建養老用的房子。但是,公元305年第二輪“四帝共治製”開始之後,僅僅過了一年零兩個月,發生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