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君士坦丁時代(3)(1 / 2)

僅僅在一年之後,君士坦提烏斯·克洛魯斯猝死。隨後,去世的正帝之子君士坦丁被士兵們擁立為皇帝。麵對既成事實,四巨頭隻好將塞維魯升任為正帝,承認君士坦丁即位為副帝,以保持“四帝共治製”的存續。

在一連串的意外局勢之下,僅僅擔任副帝一年的塞維魯就升格成了正帝。但是,他手下沒有嫡係部隊的不利條件依然存在。要將接手的部隊轉化為個人的手下,一年的時間實在太短了。而且武將要想把接手的部下轉化成自己的手下,就必須率領部隊外出作戰,通過戰場指揮讓部下認可自己的能力。偏偏這一年當中,既沒有蠻族的入侵,也沒有需要皇帝親自出馬的大規模剿匪行動。基於以上事由,當塞維魯帶兵南下討伐篡位的馬克森提烏斯時,手下全是一年前還在前任正帝指揮下、與當時的總司令親近的官兵。而如今,前任正帝馬克西米安卻在敵方陣營。再加上行軍途中經過的意大利中部城市,都和首都羅馬一樣,對“四帝共治製”充滿敵意。

塞維魯的作戰計劃似乎是準備沿埃米利亞大道到達裏米尼,再由此轉向弗拉米尼亞大道進攻羅馬。不過,他的先鋒部隊是否逼近羅馬就不得而知了。現在已知的有兩件事:一是行軍途中,各城市在食宿方麵都很不配合;二是主力部隊走過埃米利亞大道後,並未進入弗拉米尼亞大道,而是逃到了裏米尼北邊的拉文納。塞維魯逃入拉文納之後並沒有繼續行軍,甚至才剛剛準備防禦作戰就淪為俘虜。這是因為率領馬克森提烏斯軍北上迎擊塞維魯大軍的,正是馬克森提烏斯的父親馬克西米安。塞維魯率領的士兵一看到以前的老司令出現在戰場上,就立刻喪失了鬥誌。正帝塞維魯遭麾下官兵拋棄後淪為俘虜,被押送至羅馬,以強迫自裁的方式遭到殺害。增加到六名的皇帝,很快就少了一名。據記載,當時是公元307年2月。

知道正帝塞維魯的悲慘下場之後,另一位正帝伽列裏烏斯也無法袖手旁觀。這次輪到伽列裏烏斯親自出馬討伐篡位者馬克森提烏斯。帝國西方正帝的失敗,原本大可委任西方的副帝來善後。但是,一旦身為帝國西方副帝的君士坦丁雪恥成功,那麼整個帝國西方都會落入這位年輕的副帝手中。伽列裏烏斯害怕這種情況發生,所以選擇了親自率軍出擊。

伽列裏烏斯有獲勝的自信,且這份自信也有相當的根據。他的直接管轄範圍是巴爾幹和希臘。巴爾幹地區包含多瑙河,這是羅馬帝國最重要的邊境防線。也正因如此,守衛多瑙河防線的士兵,早在元首製時期就以羅馬軍隊中的精銳著稱。正帝伽列裏烏斯率領的正是這樣一支部隊。“四帝共治製”體製下的羅馬皇帝全數出生在這裏,也足以證明上述說法不假。當伽列裏烏斯身為副帝時,率領敘利亞駐軍與波斯作戰,大敗而歸,而第二場作戰卻胸有成竹,勝利而歸。當時之所以能“胸有成竹”,就在於伽列裏烏斯調來了多瑙河防線的官兵,率領他們作戰。

而且,伽列裏烏斯有足夠的時間將接手的士兵轉化為自己的部隊。在“四帝共治製”發揮功能的13年裏,無論是擔任副帝還是升格正帝,他的駐地都沒有變更過。對伽列裏烏斯而言,手下的官兵都是自己最忠實的親兵。不過,弱點隱藏在伽列裏烏斯自己身上。

公元307年,伽列裏烏斯大約47歲。在元首製時期,這正是獲得皇帝推舉、取得元老院席位的年紀。出身貧賤而在軍團中苦熬出頭的人,一旦成為元老院議員,都必須前往首都羅馬。這些新晉議員基於工作需要,都必須在羅馬先學習一年政務,待一年以後再返回邊境工作。因為當時文官生涯和武將生涯並未分離,羅馬社會的精英階層通常要交叉經曆這兩個領域的事務,累積經驗。當時,軍事領域的人事任命權掌握在皇帝手中,而政務領域的人事權則大多屬於元老院。而且,皇帝在羅馬,元老院也在羅馬。因此,每當職務有所變更,多的是造訪意大利本土和首都羅馬的機會。

但這種情況仍讓戴克裏先打破了。恐怕伽列裏烏斯直到47歲也沒有踏足過意大利本土和首都羅馬。他成為正帝以後也沒有舉辦過凱旋儀式,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前往除了舉辦凱旋儀式而沒有其他用處的首都羅馬。可是,這方麵的無知卻讓伽列裏烏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