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58歲的馬克西米安一開始就極力勸說戴克裏先回到皇位上來。他主張憑著兩位正帝的權威,可以輕易地打破目前的局麵。
但是,63歲的戴克裏先堅決反對這樣做。不僅如此,他更要求昔日的同僚馬克西米安也脫掉紫袍。既然他本人保持退位元首的身份,那麼馬克西米安也應該遵守退位時發表的公告行事。而且,他強烈主張繼續維持“四帝共治製”。
戴克裏先對“四帝共治製”的執著,倒不是因為年紀大了個性變得固執。召開會談的地點卡農圖姆位於多瑙河邊,夾在同樣起源於羅馬軍團基地的城市維也納和布達佩斯之間。這一帶可以稱得上是羅馬帝國的前線要地,首腦們能聚在這裏舉行會談,說明連前線基地也是絕對安全的。戴克裏先在位時,向來以不惜一切代價守衛防線阻止外敵入侵為優先事項。“四帝共治製”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構思、推動的。3世紀危機距今不過50年,在國難空前的當時,卡農圖姆被大舉入侵的蠻族淹沒,如同陸地上的孤島。想必戴克裏先認為,光是卡農圖姆能夠安全地讓首腦們聚在這裏召開會議,就足以證明“四帝共治製”的效果。他會強烈主張維持“四帝共治製”,也是因為有這些背景的支持。一如往常,馬克西米安再次讓多年的好友、年長自己5歲的戴克裏先說服。他脫下兩年前重新披上的皇帝紫袍,並發誓以後不再插手國事。之後,兩名前任正帝接受現任正帝伽列裏烏斯的提議,決定由李錫尼填補由塞維魯殉職後空缺出來的西方正帝的職位。卡農圖姆的首腦會談,成為一場重新推動“四帝共治製”的會議。
李錫尼比伽列裏烏斯小5歲,是伽列裏烏斯的親密好友。對於在意大利用兵失敗而威信受損的伽列裏烏斯來說,將多年的好友安插到西方做同事,想必心裏放心很多。李錫尼也同樣出身於巴爾幹地區的社會底層,在軍事方麵的才能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野心不小。
公元308年秋天,卡農圖姆首腦會談確定人選之後,開始了第四輪的“四帝共治製”。與延續了12年的第一輪“四帝共治製”相比,之後的“四帝共治製”都難以長久。公元305年開始的第二輪“四帝共治製”隻維持了一年。以四帝之一的猝死,填補空缺之後開始的第三輪“四帝共治製”,甚至連一年都不到就宣告結束。製度無法長期維持,說明設計有缺陷。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每次都把自認為有權利繼位的人排除在外。
公元308年,第四輪“四帝共治製”開始後,有兩個人極為不滿:一個是帝國東方的副帝馬克西米努斯。他的不滿在於,自己在副帝的位置上努力表現了三年卻無人過問,而全無副帝經驗的李錫尼卻一下子坐上了帝國西方正帝的職位。不過馬克西米努斯當時還年輕,才38歲,而且他具備副帝身份,還在帝位繼承的軌道上。因此馬克西米努斯決心壓下心中的不滿,將精力放在自己直接負責的東方區域上以強化個人的權勢。隻是這麼一來,“四帝共治製”已經不像當初戴克裏先規劃的,由四名將領分擔帝國國防任務的製度,而是變成四位皇帝各據帝國一方,將國土劃為私人領地的“四帝共治製”。
另一個則是再次被排除在“四帝共治製”之外的馬克森提烏斯,他比馬克西米努斯更加憤懣怨恨。
如今他已經達到在羅馬擔任國家要職的年齡下限30歲。而且,他的身份不僅是前任正帝馬克西米安的親生兒子,還迎娶了現任正帝伽列裏烏斯的女兒。在卡農圖姆的首腦會談上,三名與會首腦中,他的生父與嶽父就占了兩席。結果這兩人都沒有試圖將他的身份合法化,使他依舊被排除在領袖地位之外。這讓馬克森提烏斯感到極度憤恨難平。馬克森提烏斯的不滿和憤怒也不是全無道理。如果說馬克森提烏斯被擯除在外的理由是因為沒有戰功,那李錫尼的登基又該如何解釋呢?據說他的父親從卡農圖姆回到羅馬後,父子兩人成天因此爭鬧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