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君士坦丁時代(15)(1 / 2)

與帆船比,槳帆船作為軍用船隻的曆史更為悠久。這是因為帆船隻能依靠風吹動,而槳帆船除了帆以外,還配備了作用猶如馬達的槳,能夠按照人的意願移動。而一般情況下,在戰場上,無論有風沒風,都會把帆降下,僅依靠人力劃槳控製船隻進行移動作戰。另外,槳猶如現代的馬達,所以沒有風的時候也能驅動船隻。如果遇上順風,則可以同時使用帆和槳兩種動力,進一步增加船速,增強對敵船的衝擊力。

在拜占庭南部海麵進行的第一場海戰,敵我雙方都沒有遇到順風。由於雙方都靠槳驅動船隻,因此局勢一直對船隻數量占優勢的李錫尼軍有利。不過雖然敵我雙方損失都很慘重,但第一場戰鬥並沒有分出勝負。

等到第二天早上第二場戰鬥開始時,克裏斯普斯似乎發現拜占庭附近海域的風向有兩種:靠近歐洲一側的海域主要刮東南風,而進入亞細亞一側的海域,則主要是由博斯普魯斯海峽吹來的西北風占主導。

於是,克裏斯普斯命令麾下的戰船比前一天提早出港,天還沒亮就出發。如此一來,就可以將海戰的戰場推到接近亞細亞一側的海域。一切都如計劃中想的那樣,當雙方開始戰鬥時,克裏斯普斯的戰船不僅順風滿帆,而且全力劃槳,其衝擊力比起在逆風中隻能依靠搖槳移動的李錫尼軍的戰船要強數倍之多。從正麵承受這股衝擊力的敵軍戰船招架不住,隻有被撞沉的份兒。最後,李錫尼軍的沉船數量超過130艘。加上前一天損耗的船隻,不知道李錫尼方麵到底損失了多少船隻。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製海權完全掌握在了君士坦丁的手中。

喪失製海權,對於兩麵環海的拜占庭來說,也就意味著補給通路被切斷。李錫尼悄悄地離開處於孤立狀態下的拜占庭,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逃往小亞細亞。不過,這也沒有爭取到多少時間,君士坦丁率領的陸上部隊很快就渡海來到了亞細亞。李錫尼手上最後一張牌,就是在亞細亞地區展開陸戰。可惜,這場戰鬥又是由君士坦丁獲勝。這場戰鬥李錫尼損失了2.5萬人的兵力。

盡管局勢惡化至此,李錫尼還是逃到了尼科米底亞。尼科米底亞位於馬爾馬拉海的小亞細亞一側,是戴克裏先皇帝長年視為首都的地方,也是李錫尼8年來的根據地。李錫尼逃入這座城市,打算爭取作戰時間。不過,君士坦丁已經決定要在這裏將所有問題作個了結。

李錫尼的妻子,君士坦丁同父異母的妹妹君士坦提婭,這時再一次出麵。至於勝利者和戰敗者這一次在哪裏舉行了會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據說李錫尼在妻子陪伴下,向君士坦丁下跪,並當麵脫下了象征帝位的紫色披風。君士坦丁拉著李錫尼的手扶他起身,並提出之前與妹妹約定好的和談條件。從今以後,李錫尼必須正式退位,進入自己的引退生活。這是饒李錫尼一命的條件。不過,李錫尼不得自行選擇引退地點,君士坦丁規定他必須在塞薩洛尼基與妻子一起過著引退生活。這就是當年60歲的李錫尼的餘生。

隻不過,這個餘生連一年都沒能維持。第二年,突然有一隊士兵闖入可以眺望愛琴海的塞薩洛尼基隱居地,聲稱李錫尼私下與哥特人聯絡,密謀反叛君士坦丁,然後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將李錫尼處以死刑。還是少年的兒子也遭到殺害。據說,李錫尼的妻子君士坦提婭後來跟君士坦丁依然關係良好,但不久就改信基督教了。據說君士坦丁的母親海倫娜也已經改信基督教,所以君士坦提婭成了皇室中第二個改信基督教的人。在“米蘭敕令”發布以後,男性皇族成員基於政治上的原因,還難以接納基督教,而女子則沒有這個問題。至於改信基督教後的前皇後,在何處如何度日,後人無從知曉。

唯一的最高統治者

很多曆史學家在敘述羅馬史的時候,到君士坦丁時代就戛然而止,其理由是,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名存實亡。

的確,經過共和、帝政時期而形成的很多羅馬“特征”,在君士坦丁統治之後,可以說是“徹底地”喪失了。但是,這些特征早在公元3世紀就開始崩潰,經過戴克裏先改革之後,最終陷入無法挽回的境地。而君士坦丁的舉措,隻是將羅馬“特征”徹底葬送而已。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繼續敘述羅馬史的確沒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