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既有軍事才華又深受官兵愛戴的克裏斯普斯,對君士坦丁而言,是個極為方便使用的人才。實際上,當任命克裏斯普斯為副帝之後,君士坦丁就將自己在副帝任內肩負的以萊茵河為前線的高盧地區的防衛責任,交給了克裏斯普斯。而這個年輕人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克裏斯普斯不僅在防衛作戰時發揮出色,在公元324年與正帝李錫尼的決戰中,指揮海軍的克裏斯普斯雖然年僅27歲,卻能在關鍵性海戰中獲勝,為父親君士坦丁東征作出貢獻。而他因私通後母的罪行被處死,卻是在短短兩年後。
的確,從立功到處死,僅僅兩年。可是由皇家出身的法烏斯塔所生,即由血統高貴的妻子所生的三個兒子,這一年分別是10歲、9歲及6歲。這個時代雖然幼兒死亡率很高,但社會普遍認為,脫離了幼兒期以後就可以順利成長。而作為父親的君士坦丁此時才50歲出頭,身體健康,估計再活20年也沒有問題。
雖說隻有短短兩年,但這兩年有著重大的意義。第一,最重要的是,經過多年權力鬥爭,君士坦丁終於打敗所有對手,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最高統治者。可以想象,在長年權力鬥爭後存活下來的人,對於可能成為新的競爭對手的潛在威脅,神經會特別敏感。而君士坦丁和克裏斯普斯之間的年齡差隻有22歲。
第二,對君士坦丁而言,此時的“副帝”已經不再是左右手,而是象征著繼承自己帝位的人選。既然如此,10歲的少年也沒有什麼不好。
第三,在讓人加上私通罪名時,皇後法烏斯塔隻怕已經過了能替君士坦丁繼續生孩子的年紀。而且,通過她而獲得的具有皇家血統的三個兒子,又已過了幼兒夭折率較高的危險年齡。對君士坦丁來說,法烏斯塔從某種角度來說,與克裏斯普斯一樣,都是失去利用價值的棋子。
這對母子是否真的產生戀情·還是兩人都隻是君士坦丁殘酷陰謀下的犧牲品·真相已經無從得知。當時的記錄均出自基督教徒之手。這些人正忙著感激,給君士坦丁加上“大帝”的稱號。這些人麵對有損大帝形象的事物時,即使是事實,也會選擇忽略不計,更別提去追根究底了。因此,這一事件直到今天依然是懸案。
不過,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克裏斯普斯在大牢慘死,法烏斯塔在浴室遇害後不久,君士坦丁與法烏斯塔之間所生的三個兒子中,較年長的兩個,10歲和9歲的兒子,被父親任命為“愷撒”。而三個兒子中最年長的君士坦丁二世,以10歲的幼齡,獲得高盧司令官的職位。君士坦丁打造的新王朝,正在一步步成形當中。
從君士坦丁的角度來說,也許克裏斯普斯那段幼年生活和自己如出一轍的、生母遭父親遺棄的悲慘經曆,也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