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君士坦丁和基督教徒(1)(1 / 2)

將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獻給聖母馬利亞和幼兒耶穌的君士坦丁皇帝(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鑲嵌畫)君士坦丁被視為羅馬史乃至世界史上的偉人,首要原因就在於他為振興基督教作出了巨大貢獻。提到中文譯為“大帝”、英語稱為“theGreat”的曆史人物,我們馬上可以舉出三個人來:他們分別是亞曆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和查理曼大帝。

除了生於公元前4世紀、希臘名字為亞曆山大的年輕英雄之外,公元4世紀的君士坦丁和公元9世紀初期的查理曼,都與基督教有著很深的關聯。君士坦丁是承認基督教合法地位的人物。查理曼是法蘭克人的國王,法蘭克人是羅馬帝國存續時期,北方蠻族的一支。公元800年,查理曼從羅馬教皇手裏接過象征神聖羅馬帝國王位的皇冠。在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陷入無法擺脫的黑暗的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創設意圖,是要建設一個高舉基督教旗幟的強大帝國。法蘭克國王查理曼之所以會讓人加上“大帝”的稱號,是因為對當時的基督教教會來說,這個人是唯一的希望。現在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大樓也叫查理曼,不知道是不是和這件事有關。

神聖羅馬帝國最終沒有形成帝國就瓦解了,如果查理曼僅僅因為創始人的身份就可以尊為“大帝”,那麼君士坦丁就更有資格被封為“大帝”了。試問,如果君士坦丁沒有大力扶持基督教教會,基督教還會有後來的蓬勃發展嗎?對於這個問題,相當一部分史學家的回答是,基督教教會因為內部無休無止的教理爭論而蕭條衰敗,最終淪為一種地方性宗教。

這裏我想按照時間順序來論述君士坦丁和基督教的關係。這個方式也許不能馬上得出結論。但是,探討曆史時,論述的問題越重大,越適合按照時間順序一步一步接近中心。

潛伏期

實際上,君士坦丁確切的出生年月,至今無從考證,後世有很多說法可供參考,但至今並無定論。在本書中采用的公元275年出生的說法,隻是隨機采納的眾多說法中的一種。這一點還請讀者見諒。畢竟,當年君士坦提烏斯隻是巴爾幹地區貧民出身的眾多百人隊隊長之一,妻子又是小酒館老板的女兒海倫娜。兩個人所生的小孩,便取“小君士坦提烏斯”之意,命名為“君士坦丁”。這個時期包括戴克裏先在內的各位皇帝都出生年月不詳,即使後來被尊為“大帝”的君士坦丁也不例外。

據說君士坦丁出生於現代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境內靠近保加利亞邊境的尼什。在羅馬時代,這是一個叫做耐蘇的小鎮,因為位於羅馬大道主幹道沿線而獲得發展。這條主幹道起於多瑙河附近的塞爾曼,穿過辛吉杜努姆(現在塞爾維亞和黑山的首都貝爾格萊德)、塞爾蒂迦(現在保加利亞的首都索非亞)、哈德良堡,經由拜占庭(後改為君士坦丁堡,自公元1453年起成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到達小亞細亞,是連接帝國東西方的要道。由於這裏也是行軍必經之路,所以某位百人隊隊長和小酒館老板的女兒談起戀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君士坦丁出生於耐蘇,想必是因為父親的駐地調動頻繁,母親隻好在娘家生產。幼年期也可能基於同樣的原因,也是在耐蘇度過的。不過作為父親的君士坦提烏斯似乎是個正直的人,沒有到處拈花惹草給家裏增加人口。幼年的君士坦丁就在父母的嗬護關愛之下成長,是個標準的獨生子。

父親君士坦提烏斯不僅個性正直,而且富有軍事才華。隨著獨生子的成長,父親的仕途也是步步高升。

自公元285年開始,帝國內開始實行“兩帝共治製”,戴克裏先負責東方,馬克西米安負責西方的防衛事務。君士坦提烏斯作為馬克西米安的手下將領,從這一年起駐地也固定為以高盧為中心的帝國西方。由於馬克西米安皇帝的根據地位於可以直達萊茵河防線的特裏爾,按理皇帝手下將領們的妻小也應該被召集到那裏同住。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君士坦丁應該從10歲開始,就移居到了摩澤爾河上遊,現在德國的西部,開始了每天聽著軍馬嘶鳴、看著官兵往來的少年生活。隻不過,這種生活到了18歲,就發生重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