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皇帝君士坦提烏斯(6)(1 / 2)

君士坦提娜的丈夫是原本要成為亞美尼亞國王的漢尼拔利阿努斯,在13年前的皇宮血案中遭到殺害。丈夫死後,君士坦提娜一直過著寡居的生活。她對殺害了丈夫、讓她失去了亞美尼亞王後寶座的兄長,一直充滿了仇恨。可能她認為嫁給稱帝的馬格嫩提烏斯,就可以成為帝國西部統治者的妻子,得到作為大帝之女原本應有的地位。至於她準備再嫁的這個男人,是不是殺害她另一位兄長君士坦斯的凶手,對她來說已經無關緊要。

對於君士坦提娜的示好,馬格嫩提烏斯的態度顯得十分積極。他非常清楚,自己即便稱帝,畢竟出身不佳。若能與君士坦丁大帝的親生女兒結婚,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利益。而對於君士坦提烏斯而言,他必須在妹妹的計謀得逞之前,殲滅馬格嫩提烏斯。但是,這時候的君士坦提烏斯,又麵臨著另一個讓他煩惱的問題。

沒人能夠保證波斯國王沙普爾會堅守停戰協議。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旦波斯國王成功地擊退了從東北方入侵的蠻族,他的注意力勢必又會轉回西方。如果形勢果真如此發展,那麼駐守東部的羅馬軍,在最高司令官缺席的情況下,很難說能抵抗得住波斯軍隊的攻擊。而西部的對手馬格嫩提烏斯,又氣焰高漲,不知何時才能決出勝負。東部的安全問題讓君士坦提烏斯始終放心不下。

終於,君士坦提烏斯決定要任命“愷撒”。他打算派副帝駐守敘利亞的安條克,負責監視波斯王國的動向,治理和保衛帝國東部的領土。如果東部有副帝把持,那麼他這個正帝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對付西部的敵人。

可這個決定又讓另一個新的問題浮上台麵:帝國目前沒有適當的副帝人選。

副帝加盧斯

公元351年,君士坦丁大帝的兒子中,唯一在世的就剩下年屆33歲的君士坦提烏斯。在研究史料的過程中,這位人物給我的印象,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讓人啼笑皆非。他的確不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不過,這似乎也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性格。他做事毛毛糙糙,顧頭不顧尾。偏偏這又並非出於他的本意,所以才會讓人啼笑皆非。在付諸行動之前,他通常會考慮再三,但最終的結果往往有違初衷。到頭來,他不得不為自己一手造成的惡果而不停地補救。追溯此人的一生,真是苦笑連連。

由於沒有確鑿的曆史資料,研究人員通常都會回避這個問題。如果不是從曆史研究,而是從犯罪調查的角度分析,大帝死後不久,血洗皇宮的幕後凶手,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君士坦提烏斯。大帝的這位當時20歲的次子,可能以為隻要除掉兩位堂兄弟,帝國就可以屬於自己親兄弟三人,所以才會大開殺戒。但結果又如何呢?兄弟三人坐擁天下的局勢維持了不到三年,長兄便死於非命,10年之後小弟又遭殺身之禍,隻剩下他孤身一人留在人世。

如果父親死後,他沒有殺害兩位堂兄弟的話,他們中的一人漢尼拔利阿努斯就會成為亞美尼亞王國的國王,那麼當他在西部討伐馬格嫩提烏斯時,漢尼拔利阿努斯勢必會代替他,擔當起統治東部領土的職責。漢尼拔利阿努斯管轄下的北美索不達米亞以及亞美尼亞王國直接麵臨波斯王國的威脅,因此,擊敗波斯的最大獲利者不是管轄整個帝國東部的君士坦提烏斯,而是漢尼拔利阿努斯。

同樣,如果德魯馬特烏斯沒有成為皇宮血案的犧牲者,處理效仿馬格嫩提烏斯稱帝的維特拉尼奧,或許就不需要君士坦提烏斯親自出馬。因為當初君士坦丁大帝分給德魯馬特烏斯的多瑙河下遊地區,就在維特拉尼奧的軍事基地的邊上。

君士坦提烏斯殺了這兩位有足夠的條件和資格來與他分擔治國大業的堂兄弟。結果,他為了全力對付西方的敵人,不得不與波斯國王締結休戰協議。其實當時的戰況有利於羅馬,對於士氣高漲的羅馬軍和當地民眾而言,中途停戰是一個非常令人惋惜的決定。

但是,放棄了勝利在望的戰果,並不等於波斯王國就一定會信守協議。如果皇帝及其軍隊長期滯留西部,免不了會造成無視東部的印象。殺了兩位堂兄弟,又失去了兩位親兄弟的君士坦提烏斯左右為難,偏偏身邊又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人。33歲的君士坦提烏斯膝下無子,就算是選一位掛名的“愷撒”,也找不到一位與他有血緣關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