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皇帝君士坦提烏斯(11)(1 / 2)

可是,經過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抵達米蘭的尤裏安,過了兩個多月也沒見到當初令他進宮的皇帝。被扔在皇宮一角的他,見到的是以深受皇帝寵信而出名的宦官優西比烏。君士坦提烏斯皇帝似乎是想通過他來試探尤裏安。其實,想要清楚地了解兄弟倆的不同之處,最好的辦法還是皇帝本人親自出馬。何況對尤裏安而言,再也沒有比接受優西比烏的審查更危險的事情。因為這位宦官正是將他的兄長加盧斯送上刑場的“法官”。

困在米蘭兩個多月動彈不得的尤裏安,究竟是會遭遇與兄長相同的命運,還是能夠無罪釋放,可謂命懸一線。隻要宦官向皇帝報告,說他懷有為兄長複仇之心,那麼他立即就會被送往波拉城,步兄長之後塵。

最終,是皇後優西比婭救尤裏安脫離了危機。優西比婭出身於希臘貴族之家,年輕、貌美又有著極好的教養。雖然沒有能夠為求子心切的皇帝生下一男半女,但這絲毫沒有影響皇帝對她的寵愛及尊重。生性膽怯、陰沉內向又殘忍的君士坦提烏斯,唯有對優西比婭,表現出難得的一份真情實意。

也許是優西比婭同情這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尤裏安所遭遇的不幸,向皇帝說了什麼,在米蘭皇宮內望眼欲穿等了兩個多月的尤裏安,終於得到了皇帝的召見。他在皇帝麵前盡力為自己辯護,表示除了學問別無所求。又強調自己與兄長性格迥異,並非同母所生,兄弟之間並無深厚的感情。無論尤裏安的表白是否言不由衷,誰都沒有資格去指責這位23歲的年輕人。他麵對的是一個可以毫不留情地殘殺親人的冷血動物,他不得不盡其所能讓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打消對自己的猜疑。何況,唯有這一天,他不用通過宦官優西比烏這層過濾網,直接向掌握著自己生殺大權的人辯白。

麵對麵的對話,似乎真的產生了效果。那次會見以後,皇帝雖然沒有和尤裏安作進一步的接觸,卻同意他去希臘的雅典學習哲學。這個恩準足以讓尤裏安感到心滿意足。可惜,在哲學聖地雅典盡情享受自由的日子,隻有從春到秋短短的半年時間。就在秋天即將結束之時,他再一次收到了皇帝的召見令。

在尤裏安去雅典的這半年中,君士坦提烏斯始終舉棋不定,局勢的變化使得設立副帝的必要性變得越來越迫切。

目前還算太平無事的,隻有與波斯軍隊相互對峙、按兵不動的東部防線。而以多瑙河為防線的歐洲中部地區,隨時隨地都麵臨著河北岸的北方蠻族大舉入侵的威脅。形勢比多瑙河地區更令人絕望的是萊茵河一帶,在那裏被稱做“防線”或“防衛牆”的Limens已不複存在。

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流入北海的萊茵河,成為羅馬帝國的領土防線是在公元前1世紀中葉,愷撒征服高盧之後,至今已經400多年。幾百年以來,作為軍事意義上的防線,萊茵河一直守護著廣闊的高盧地區。這些地區按照現代地理位置劃分,分別是荷蘭的南部、比利時、德國西部、瑞士和法國。

當然,作為後人,我們非常清楚,萊茵河作為“防波堤”充分發揮其功效的曆史隻延續至公元2世紀。進入史稱“3世紀危機”的公元3世紀之後,萊茵河防線就不斷地遭到蠻族的破壞。不過,盡管如此,一直到3世紀末的戴克裏先皇帝時代,羅馬還是盡力以萊茵河為防線,阻擊外敵的侵略。

羅馬徹底放棄固守萊茵防線的戰略,是在進入君士坦丁大帝時代之後。這一改變,並不意味著君士坦丁大帝在軍事上采取了新的策略,對來襲的敵人采用“請君入甕”、各個擊破的戰術,而是在經曆了整個3世紀之後,帝國已經喪失了固若金湯的防衛能力,隻有在遭到敵人入侵之後,才會出手反擊。君士坦丁大帝不過是將這個不爭的事實,製定成羅馬軍的常規戰略而已。這個軍事戰略上的改變,使得那些在元首製時代星羅棋布般集結於萊茵河沿岸的軍事基地,大多變成了無人之地。而那些還有士兵防守、不至於完全人去樓空的基地,也降格成了農軍兼用的簡陋要塞。如今的萊茵河沿岸,已經淪落到不能再稱之為“防線”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