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皇帝尤裏安(6)(1 / 2)

君士坦提烏斯突然病倒了,禦醫們對他的病情深表絕望,束手無策。君士坦提烏斯和父親君士坦丁大帝一樣,在死前接受了洗禮,正式成為基督徒。公元361年11月3日,君士坦提烏斯病逝。

君士坦提烏斯究竟死於何種疾病,至今沒有結論。不過,一直以來,都定調為因病自然死亡。盡管43歲的人生過於短暫,但他在位時間長達24年。羅馬皇帝長年累月身負國家重任,積勞成疾,即使身逢太平盛世,在位時間最長也就是20年,五賢帝時代的皇帝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君士坦提烏斯臨終前不僅接受了洗禮,據說他還留下遺言,指定尤裏安為繼承人。如果此事屬實,那麼一定不是因為尤裏安的才華,而是出於血緣上的考慮。無論君士坦提烏斯再怎麼不樂意,他也隻有尤裏安這一位血親。另一個理由,是他需要尤裏安來照顧他即將誕生的孩子。一直為膝下無子而煩惱的君士坦提烏斯,直到最近,他的第三任妻子才剛為他懷上了孩子。這對於登基伊始便大肆屠殺血親的君士坦提烏斯而言,實在是一個充滿了諷刺意味的人生結局。君士坦提烏斯這位在父親死後誕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了格拉提安(Gratianus)皇帝。

尤裏安在率軍前往首都的途中,接到快馬送來的君士坦提烏斯的死訊。這簡直是上天賜給他的好運,他手上不用沾一滴血就獲得了皇帝的寶座。

尤裏安命令部隊繼續向首都前進。另一方,先帝君士坦提烏斯的遺體也從東方運回首都。

公元361年12月1日,成為合法皇帝,同時也是羅馬帝國唯一最高統治者的尤裏安,在民眾們的歡呼聲中,進入了君士坦丁堡。數日後,先帝君士坦提烏斯的遺體也運回首都。前去迎接靈柩的尤裏安,以皇帝的身份親自為他舉行了基督教的葬禮,然後將他的遺體安葬在聖使徒教堂內,其父君士坦丁大帝也長眠於此。

雖然尤裏安抵達君士坦丁堡時,受到了首都人民的熱烈歡迎,不過,民眾在最初對統治者都會給予歡呼和掌聲。相對於留下失誤的前任,繼任者的最強之處,就是還沒有做過任何的事情。因此,新官上任之初的好評是最沒有價值的東西。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宮廷的官員,對新主子向來都是先表示擁護,再靜觀其行。他們往往被簡單地當做是一群“被統治者”,殊不知,這些人也有其高明的求生之道。

針對這些被統治者,新上任的統治者的應對策略大抵分為以下兩種:第一,在不刺激既得利益者的情況下,加強和鞏固自己剛到手的權力。這種做法,換句話說就是妥協。因此,之後也較難展開大規模的改革。

第二,獲得權力後即刻實施改革,趁著既得利益者以及無利益者都還沒搞清狀況的時候,推出各種政策並立即付諸行動。

改革的困難之處是,當既得利益者發現改革對他們不利時,會表現出強烈的反對,而因改革最終會受益的非既得利益階級,卻一時半刻不清楚新政策好在哪裏,因此會采取觀望或者陽奉陰違的態度。為了避免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當政者要像表演障眼法那樣,迅速並且接二連三地采取行動。尤裏安皇帝就是采用了這第二種手段,想來他也是考慮到了這方麵的問題。

很多人熱衷於討論,說喜愛哲學的尤裏安沒有權力欲。我個人覺得這種討論一點意義沒有。他在21歲之前過著幽禁的生活,根本就沒有什麼權力可言。

其後4年學習哲學的生活,同樣也過得戰戰兢兢,隻要君士坦提烏斯一句話,他的腦袋隨時不保。擔任副帝的5年,他在履行職責的同時又要忍受皇帝的百般刁難。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尤裏安,怎麼會不懂得掌握權力的意義。

所謂的權力,是以自己的意誌控製他人的一種力量。在眾人共存的社會中,為了防止無秩序狀態的發生,這種力量是必不可缺的。問題是善用還是濫用權力。30歲成為皇帝,獲得至高無上權力的尤裏安認為,不應該消極地去排斥權力,而應積極地予以善用,這並不違背希臘哲學的教理。

裁員大戰

皇帝尤裏安進入君士坦丁堡之後隨即展開的宮廷改革,起因於下麵這段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