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追溯被史學家稱為“希臘羅馬宗教與基督教決定勝負的最後一個世紀”的公元4世紀的世事變幻,有一件事情不能不提。那就是尤裏安在位時期,“米蘭敕令”已經頒布了半個多世紀。這意味著,表麵上所有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承認,實際上皇帝偏向於基督教的政治路線,已經持續了50多年。而另一麵,羅馬進入帝製時代以後,建造獻給希臘羅馬諸神的神殿主要出資人又是皇帝。被基督教視為“異教”的多神教,由於沒有所謂的教義,所以不存在向信眾傳播、解釋教義的神職階級,因此也沒有必要去建立財源,用以維持相關人員的生活以及舉行彌撒、做慈善等。
以上狀態在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時代發生了變化。失去了皇帝以及地方自治體資助的希臘羅馬多神教狀況淒涼,原本還可以依靠一些私人援助,但帝國當時接連遭遇危機,人們心中充滿了天神離他們而去的不安。希臘羅馬的宗教不像基督教,沒有什麼“不幸是神賜予人類的試煉”這類應變的解釋。
試想,在這種形勢下,誰還會去關心天神不在的神殿,還有誰願意主動充當祭司,自己花錢購買獻祭用的家畜,來舉行出席人數寥寥的獻祭儀式。來到達夫尼的尤裏安,看到的阿波羅神殿也是一片荒涼,迎接他的是聽到皇帝禦駕光臨,急急放下手中的農活、從田裏慌張趕來的祭司。
在古代,阿波羅神殿一直人頭攢動,參拜者絡繹不絕。人們來此,倒不羅神不高興,“罷工”不再發神諭。
是因為這位天神對達夫尼的一片癡情。實在要說的話,大家倒是可能會對為了擺脫阿波羅緊追不舍,毅然化身為月桂樹的達夫尼予以同情。阿波羅神殿之所以能聚集眾多的信徒,正如德爾斐阿波羅神殿(Delphi Temple of Apollo)聞名於世的理由,是人們希望聽到由巫女傳達的神諭。達夫尼的阿波羅神殿自古有名的原因同樣如此。可是,來到這裏的尤裏安聽說神殿已經聽不到神諭的傳達,這也是導致參拜者日益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神諭斷絕的時間,似乎與附近森林中建造基督教殉道者墓地的時期相重合,由於前往墓地巡禮的信徒多於去神殿參拜的人,因而惹得阿波上一次那些冠冕堂皇坐在議席上、背後卻大搞內部交易獲取暴利的安條克元老院議員激怒了皇帝,這一次因無法聆聽神諭再次讓皇帝勃然大怒。尤裏安下令遷走基督教殉道者的墓地,大興土木重新修建阿波羅神殿,並且要求立即行動。
殉道者的遺骨在唱著讚美歌的信徒們的護送下,平安地移到異地。可是,達夫尼的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
當阿波羅神殿的修建工程結束,第二天就可以開門接待參拜者,甚至可以迎接皇帝的前夜,發生了火災,大火吞噬了整個阿波羅神殿。石造建築通常會被認為耐火性較強,其實這完全是一個誤解。盡管柱子、牆壁使用的是大理石或其他石材,但梁架等許多地方還是會用到木材。一旦支撐部分被火燒毀,即便是石造的建築物一樣也會坍塌。達夫尼的阿波羅神殿最終變成一堆廢墟。
就在同一時期,正在順利複建中的猶太教聖地的耶路撒冷神殿,也在夜間突然發生了火災。這裏是尤裏安以保障所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名義,下令重新修建的。根據當時的記錄,達夫尼的阿波羅神殿和耶路撒冷神殿發生火災的原因,同樣是“原因不明”。要說是偶然巧合,未免也太巧了。
尤裏安認定,這一連串火災事故背後的嫌犯就是基督教徒。他大概是想用大城市作示範來殺一儆百,下令關閉了安條克市內的所有基督教堂,皇帝的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中下層階級。
人們把皇帝叫做山羊,嘲笑他體格瘦弱、頭腦欠佳。尤裏安登基之後,無須再顧忌別人的眼光,恢複了以前當哲學門徒時的習慣,留起了當時可算做哲學家招牌形象的絡腮胡子。他的體型普普通通,沒有希臘雕塑般剛健有力的骨骼,百姓把他形容成當地隨處可見的山羊,也不算太過分。總之,尤裏安移居安條克之後,與當地人民的關係日益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