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皇帝尤裏安(16)(1 / 2)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兩條大河,雖然在上遊一帶相隔甚遠,但隨後逐漸靠近,首都泰西封附近是兩河之間距離最短之處。進入下遊之後兩河再度分流,最終合流注入波斯灣。無論國家、統治者或是宗教如何變化,兩條大河相距最近的美索不達米亞中部一帶,作為國家首都的地位從來沒有改變。順便提一下,300年後的公元7世紀興起的伊斯蘭教的都市巴格達,距離原來帕提亞以及波斯的首都泰西封,往北不到40公裏。攻打美索不達米亞,就意味著要占領這一帶,因為由此向南至波斯灣的下遊流域並非重要的戰略之地。圖拉真皇帝曾經到過下遊的河口,不過那隻是他在成功占領泰西封後的一時興起。羅馬無論是在共和時期,還是之後的帝製時代,似乎從來都沒有動過真格要徹底征服東方大國。其理由一如前述,無論是之前的帕提亞,還是之後的波斯薩珊王朝,其領土麵積相當於現代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四個國家的總和。如果要徹底征服這樣一個東方大國並將之納為行省,羅馬就必須征服包括印度在內的整個地區。能夠成就如此宏偉大業的,除了亞曆山大大帝,別無他人。因此羅馬統治者采取了非常務實的政策,時不時地出兵東方打擊一下,以挫敗對方企圖蠶食西方的野心。然而,古代男人們癡迷亞曆山大大帝的神話,尤裏安也是其中之一,在他的著作中,無數次提及亞曆山大大帝。

尤裏安指揮的波斯戰爭,進入5月之後,仍然可以用所向披靡來形容。雖然有一些躲在沙丘之中的盜匪會搞一些突然襲擊,但遇害的僅是一些因疏忽大意而走散的小分隊,整體而言,羅馬軍沒有什麼損失。軍隊沿著幼發拉底河順流而下時,盡管沿途的城鎮大多建有防護城牆,但這些地方,要麼立刻就繳械投降,要麼是作一些輕度的抵抗,波斯國王似乎完全沒有派兵來保衛的意圖。

行軍途中所經過的各個城鎮以及要塞,尤裏安一開始並沒有使用武力攻擊。他會先讓波斯的流亡王子奧米斯達和平喊話,希望當地人能夠自己打開城門。可是,不管是一見到羅馬軍就舉手投降的城鎮民眾,還是抵抗之後遭降服的要塞士兵,見到這位與國王有血親關係的王子,都破口大罵:“叛徒!”“賣國賊!”堅決將他拒之於門外。

如上所述,波斯的首都泰西封是兩大河相距最近的地帶,毗鄰底格裏斯河的東岸。世界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早在久遠的年代,就開鑿出無數的運河以及溝渠。羅馬軍要攻打波斯首都,就得設法讓裝載著攻城器械、沿著幼發拉底河順流而下的船隊,盡量地靠近底格裏斯河附近的首都一帶。可是大型的船隻根本無法通過那些運河和河渠。正當尤裏安一籌莫展之際,軍團的技師前來報告,說發現了當年圖拉真皇帝遠征時挖掘的運河的遺跡,隻要稍作整修,船隊就能通行。250年前的舊址依然在,再次證明了古羅馬人基礎建設的完善和徹底。圖拉真皇帝時代,又是羅馬基礎建設的黃金時期。事隔250年的運河,隻要稍作整修就能重新使用,由此可見,當年羅馬軍撤走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帕提亞以及波斯人都利用過這條運河。總而言之,得到這個情報之後,羅馬軍團士兵放下武器,轉行為工兵,全力整修河道。終於,尤裏安的大型船隊可以通過圖拉真運河,將大型武器運送到了波斯首都附近的岸邊。

5月27日,在首都泰西封城門前,羅馬軍與波斯軍正式展開了首次會戰。

攻城的羅馬軍總指揮是31歲的尤裏安,而站在波斯軍後方觀望的是年齡長他一倍的沙普爾二世。1.5萬人的羅馬軍團將對決波斯10萬大軍。沙普爾似乎從一開始就計劃好,要將尤裏安引到首都附近,在波斯軍最熟悉的地方,與羅馬軍一決勝負。之前完全不見蹤影的波斯軍人,此刻正守在首都的城牆後等待著羅馬軍的到來。

會戰自始至終都打得異常激烈,但羅馬軍從頭至尾占據了上風。盡管波斯軍在人數上擁有絕對優勢,但每一位士兵的戰鬥力以及整個軍隊的組織能力劣於羅馬軍團。這樣的軍隊往往會因某一處的失利而造成全線崩潰。事實上,羅馬軍的確有過絕好的機會。眼看著敵人一步步往城門撤退,此刻原本該乘勝追擊直搗城內。然而有一位將領擔心入城後會遭到敵軍的圍剿,發出了停止追擊的命令,這等於是應該踩油門,卻踩了刹車。如果尤裏安是亞曆山大大帝或者尤裏烏斯?愷撒一般的天才武將,他會很快地察覺到部下的失誤,快馬揚鞭親自趕到第一線,激勵軍心,命令全軍強行衝進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