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安布羅西烏斯主教(2)(1 / 2)

不過,瓦倫提尼安沒有接受過教育,因此他對接受過教育,尤其是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極其厭惡。在那個時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大半都不是基督徒,而是所謂的“異教徒”,這些人心目中的“聖城麥加”就是羅馬元老院。多位來自元老院世家的議員被控反叛罪,瓦倫提尼安皇帝用物理的方式讓他們徹底消失。據稱,羅馬元老院的人數因此減少了三分之一。消失的這些人也並非統統都被處死,其中的大多數人眼看形勢不利,便辭去代代相傳的議員席位,做回一介平民。瓦倫提尼安的行為,從結果而言,對削減異教徒的勢力,同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即便出身蠻族,一旦成了皇帝,似乎也會考慮血統繼位的問題。瓦倫提尼安與亡妻瑪利亞?賽維拉之間育有一子格拉提安(Gratianus)。瓦倫提尼安在位第10年時,這個男孩已經15歲。這位皇帝的長子很早就獲得了“皇帝”(奧古斯都)的稱號。為了淡化蠻族出身的印象,強調其正統性,瓦倫提尼安皇帝還讓兒子迎娶了君士坦提烏斯的遺腹女。這位在父親死後出生的公主,雖然隻有12歲,但她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孫女——大帝唯一一位在世的血親。

盡管沒有教養的瓦倫提尼安厭惡知識階層,其周邊鮮有此類人物出現,但他找來了帝國西部屈指可數的專家當家庭教師,指導日後準備繼位的兒子學習羅馬人傳統的教養學科。

然而,教育的成果往往取決於被教導的一方。格拉提安雖然熱衷於羅馬化,卻傾心於基督教。這也難怪,對一個不知道共和時代以及元首製時代的蠻族人而言,他所認知的羅馬就是在君士坦丁大帝倡導之下,逐漸走向基督教國教化的羅馬,要做一個真正的羅馬人,就是成為基督徒。與隻會說拉丁語的父親不同,格拉提安還學習了希臘文,這一點算是意外的收獲。當初瓦倫提尼安與胞弟瓦倫斯分治帝國,之所以將富饒的帝國東部交給弟弟,據說就是因為他不擅長東部通用的希臘語。

瓦倫提尼安與後妻之間還有一子,因為孩子是在他登基之後出生,所以與父親同名,叫瓦倫提尼安二世。這個孩子在其父登基第10年,即公元374年,隻有3歲。瓦倫提尼安二世深受母親的影響,其母賈斯蒂娜(Justina)是一位狂熱的基督徒,而且篤信阿裏烏斯派。

除了以上兩個兒子之外,瓦倫提尼安皇帝還有一個女兒,叫加拉(Galla)。

瓦倫提尼安皇帝統治的羅馬帝國,在一個相對安定的局勢下走過了10年。

然而,到了第11年時,形勢突然發生了巨變。

公元375年11月17日,瓦倫提尼安皇帝猝死。這一年在與北方蠻族戰鬥中,皇帝率領的羅馬軍再次取得了勝利。事情發生在冬季休戰期皇帝接見蠻族代表的時候。近年來蠻族人屢戰屢敗,除了向羅馬投降別無生路。盡管如此,蠻族族長的態度依然十分桀驁不馴。也許是他覺得,眼前的這位羅馬皇帝和自己一樣都是日耳曼人。

不知道是不是看穿了族長的心思,瓦倫提尼安皇帝勃然大怒,臉漲得通紅,站著的腿不停地發抖,突然間整個人倒了下去。昏迷不醒的瓦倫提尼安在當晚就離開了人世,享年54歲。

如果說但凡繼位多有紛爭,那麼這次皇位的繼承不僅非常順利,甚至可以稱為光明正大。

47歲的瓦倫斯,依舊維持其帝國東部皇帝的地位。

帝國西部則理所當然地由擁有“皇帝”稱號的格拉提安繼承。這位16歲的新帝又把“皇帝”的稱號賜予了隻有4歲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瓦倫提尼安二世,並且將意大利本土從帝國西部分割出來,作為這位4歲的皇帝的領地。4歲的孩子自然需要監護人,當瓦倫提尼安二世前往大本營米蘭時,他的剛成為未亡人的母親阿裏烏斯派狂熱信徒的賈斯蒂娜也隨之同行。

帝國西部的和平局勢就這樣又維持了兩年。在國內,沒有爭奪皇位的內鬥,對外,因先帝瓦倫提尼安10年奮戰的結果,北方蠻族似乎也偃旗息鼓,不再發起攻擊。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麵之下,正醞釀著即將爆發的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