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異教”
羅馬人以及人民共同體羅馬的三大守護神分別是:最高神朱庇特、朱庇特之妻朱諾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在主持羅馬國家宗教活動的大祭司、祭司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大祭司。這個官職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羅馬建國時期。進入共和時期之後,唯有經曆過所有其他公職的人,才有資格獲得這個唯一的終身職務。共和時期的官職是複數製。即便是執政官也必須由兩人擔任。唯有大祭司是一個人擔任的特殊職務,而且通常都是由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老人擔任。當年,剛滿37歲的尤裏烏斯?愷撒競選此職並且當選時,元老院上下一片驚訝。大家驚訝,說明沒有發現其中的特別之處。愷撒之所以要做大祭司,是他看到了它是唯一的終身職位,沒有同僚,同時又站在管理羅馬公民宗教意識的立場,非常有利於他在政治上的推進。
愷撒的政治謀略,不折不扣地被開國皇帝奧古斯都所繼承。從他開始,羅馬皇帝兼任大祭司成了傳統。就連承認基督教合法地位、被教會尊奉為“大帝”的君士坦丁,在擔任一國之君的同時也兼任大祭司。不僅如此,大帝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等親基督教的皇帝們,無一例外,都出任這個負責拜祭異教神的最高長官。因為,君士坦丁大帝之後的那些親教會的皇帝,至少在公開場合,還遵照“米蘭敕令”的原則,承認所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正因為如此,格拉提安皇帝拒絕
出任大祭司的決定,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首先,在信奉多神教的古代世界,個人的信仰與個體組成的國家信仰是同時存在的。換言之,在古代沒有不信仰神靈的個人,也不存在沒有國家宗教的國家。
作為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拒絕出任掌管國家宗教的大祭司,意味著這個宗教已經不再是國家的宗教。同時,也代表皇帝要用其他宗教取而代之的決心。皇帝的這一舉動,推動社會向否定信仰自由的時代邁出了明確且關鍵性的一步。
雖然那時的格拉提安皇帝尚未發表宣言,將主張三位一體的天主教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他隻是用行動向世間表明,羅馬傳統的宗教不再是國教。不過,因為他的這個決定,基督教成為國教可以說是指日可待。
緊接著,格拉提安皇帝廢除了自羅馬建國以來就存在的女祭司製度。從此之後,維持女祭司體係所需的經費,不再從國庫中支出。這些將處子之身奉獻給天神、備受人民尊重的女祭司,除了消失別無他選。與她們一起消失的,還有另外一件東西,那就是在古羅馬廣場中央一座圓形的小神殿中燃燒的“聖火”。它在經曆了1135年的歲月之後,終於熄滅。
格拉提安皇帝針對“異教”的宣戰,沒有就此收手。他又沒收了“異教”
神殿的經濟來源。羅馬的傳統宗教沒有專業的祭司階層,大祭司、祭司都是由市民兼職,因此,它不像擁有專門的神職人員的基督教教會那樣,需要龐大的經費。傳統宗教的基本經濟來源,主要是一些果園和葡萄園,就連這些不起眼的財產,也統統遭到沒收。
形勢發展至此,接下來的目標就很顯而易見。所有的神殿,不管祭拜的是哪一方天神,一律關閉,就連街頭巷尾的寺廟也無一幸免。那時,舉辦祭祀儀式將被處以死刑的對象,還僅限於官方,即國家、地方自治體以及各行業工會等,尚未涉及私人,也就是說,允許個人在家中舉辦祭祀,不過,這個許可也沒能維持多久。
格拉提安皇帝以排除“異教”為目的所實施的一係列政策的最後一項,是拆除勝利女神像。自共和時代開始,女神像就放置在元老院議事廳的正前方。當初,君士坦提烏斯皇帝就想撤了這尊雕像,結果沒有行動,就這樣又過了30年。
根據史料的描述,女神站在圓形的地球上,伸展雙翅,左手拿笏,右手握著長槍。每當元老院舉行會議時,議員們先在這座象征羅馬勝利的女神像前麵,焚香祈禱,祭拜之後,才正式開始會議。這項保持了至少500年的傳統,如今要遭格拉提安皇帝的廢除。元老院議員上書請願,請求皇帝撤銷這個命令,可信並沒有傳到皇帝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