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皇帝可能會麵臨諸如此類的威脅,所以君士坦丁大帝及其兒子君士坦提烏斯,都是等到臨死前才接受洗禮。可是狄奧多西在病魔纏身、意誌薄弱的時候,受到塞薩洛尼基主教的勸誘,30歲剛出頭安布羅西烏斯就接受了洗禮。一旦成為基督徒,即使貴為皇帝,也還是上帝的一隻羔羊。而“羔羊”是無論如何戰勝不了“牧羊人”的。
米蘭主教安布羅西烏斯勢必是非常準確地把握了基督教與世俗皇權之間的關係。皇帝的地位及其權力,都是拜上帝所賜,而向人間傳達上帝意誌的則是主教。因此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違背主教的意誌。40歲之後才受洗,從高級官僚變身為主教的安布羅西烏斯,能夠透徹地看到兩者間關係的真相,實屬難得。或許正因為前半生的經曆,才讓他具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
公元395年,48歲的狄奧多西一世因病去世。即使在那個年代,48歲死亡也算不上是享受天年。比皇帝年長17歲的安布羅西烏斯,寫了一篇充滿深情的祭文,大力讚頌了狄奧多西為基督教所作的貢獻。閱讀此文,讓我禁不住苦笑。
當被自己操縱的玩偶死去之後,可以不留任何痕跡地將所有的功績都歸功於死者,不惜美譽,安布羅西烏斯的這篇祭文可謂是背後操縱者的最佳範文。這篇祭文也成了狄奧多西皇帝的“身份證明書”,因為是米蘭主教,這位公元4世紀末期基督教教會的實際掌門人出麵擔保,所以教會毫不猶豫地將原本隻贈予君士坦丁一個人的“大帝”稱號,又送給了狄奧多西。
在狄奧多西皇帝去世後兩年,米蘭主教安布羅西烏斯,在大批含著傷心淚水的信徒的目送之下,在他生活了20多年的大本營米蘭,以67歲的高齡離開了人世。從他44歲被基督教教會選中成為主教之後,坐擁了當時任何一個主教都無法保持的長達23年的至高地位。這位卓越的實幹家,在這23年中,不僅對皇帝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之後許多成為基督教教會基礎的教規,也是由他一手奠定的。
雖然安布羅西烏斯促成了教會中的很多事情,但這一切並非他的原創,他不過是將原本就單獨存在的東西重新整理、統合,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架構。不過,必須承認,經過他改造之後,基督教教會變成了一個嶄新的組織機構。以下是他的主要事跡:一、針對異端者,以及尚未成為異端但思想有異於基督教的人,製訂了論爭與鬥爭的方法。這就像一本理論武裝用的教戰手冊。無論古今中外,使用手冊永遠是一件便利的工具。曾經有位主教對聖母瑪利亞的處女之身表示懷疑,安布羅西烏斯就是根據這本手冊,狠狠駁倒了對方,印證了手冊的實效性。
二、製訂了修行的方法,提高神職人員倫理道德標準。三、確立製度,將修道士和隱士編入教會組織。四、針對普通民眾,製訂了宗教教育的方式。五、彙總教會中各種形式的祭拜,確立了教會儀式製度。六、重新調整了以無業人員以及孤兒為對象的教會慈善事業的架構。七、確立了殉教者信仰的理論。除上述內容外,最具獨創性而且有助於基督教普及的,是安布羅西烏斯創立的聖人信仰。人們在遇到問題時會求助於宗教。不過希望得到唯一真神幫助的,大多又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以前,連夫妻吵架都有專門的保護神,隻要向它祈求幫助就足夠了。在一神教當道的眼下,負責調解夫妻矛盾的維裏普拉卡女神也成了不法分子,民眾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祈求至高無上的天父及其兒子基督,似乎有些難以啟齒,難道就沒有更輕鬆開口求助的神明嗎?
針對民眾這個單純合理的願望,安布羅西烏斯想出了一套因應的方法。基督教隻承認一位神明,因此不可能讓以前的諸神複活,所以必須找到新的保護神。雖然基督教被迫害時期殉教者的信仰開始得到承認,但過去曆任羅馬皇帝打壓基督教的政策並沒有持續性,而且也不徹底。唯一例外的是戴克裏先皇帝。即使如此,也不過持續了三四年而已。因此,就算把所有的殉教者集中起來,也無法滿足民眾的各種願望。
於是,安布羅西烏斯想出了一個方法:大量製造聖人。不過,升格為聖人,需要得到教會的認可,認可的標準當然是看此人是否能成為信徒們的表率。由於這些人物是一神教世界所崇敬的對象,因此不能像多神教時代那樣,稱為“保護神”,所以叫“守護聖人”(拉丁語:patronus,又譯主保聖人)。不管怎樣,安布羅西烏斯通過這個手段,既成功地堅守住了一神教的信仰,又滿足了民眾的淳樸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