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最後的羅馬人(4)(1 / 2)

但是,家屬隻有兩軍布陣會戰的時候才在後方待命,剛開始襲擊或是會戰勝利後,婦孺老人也都積極參與殺戮和掠奪。人們很容易認為,這些羸弱人群的殺戮行為造成的犧牲和掠奪造成的損失都很小,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經常是婦孺的殘酷狠於大男人。再者,士兵要聽從指揮官命令,隻要指揮官願意,局麵仍可控製。但女人、孩子不受這種束縛。這幫人在族長統領之下,其暴虐行為很難控製。

話雖如此,既然有婦女兒童,犧牲於羅馬軍隊迎擊之下的人中,他們的比例就會更多。不過,文明之人才會敏感於人的犧牲,而非文明之人常常對此無動於衷。這是蠻族的特質之一,也是他們強悍的原因之一。所謂羅馬帝國末期的“民族大遷徙”,就是由這樣的一群人這樣地進行的。

考慮到他們攜家帶口的情形,阿拉裏克率西哥特人南下的速度是相當快的。需要什麼就搶什麼,遷徙未攜帶家當和牲畜。很快,位於現在保加利亞一帶的色雷斯和達契亞全境遭到蹂躪,連現今土耳其西部的重要城市哈德良堡也被占領。羅馬時代,哈德良堡這個取自建城皇帝之名的城市到君士坦丁堡的距離,沿古代“高速公路”羅馬大道隻有不到200公裏。通往東羅馬帝國首都的大門洞開。

同一時期在西部,斯提利科為使新老皇帝的更迭不被蠻族利用,正在奔赴萊茵河上遊地帶,建立防禦體係。在這裏,斯提利科收到了巴爾幹地區的重鎮哈德良堡落入西哥特人之手的消息。他立刻把部隊一分為二,讓第一軍留下繼續建立高盧的防禦體係,自己則隻率領狄奧多西從東部所帶士兵組成的第二軍奔巴爾幹地區而去。

斯提利科已經被狄奧多西皇帝任命為“聯軍總司令”。這位35歲的武將認為,不僅帝國西部,東部的防禦責任也落在了自己的肩上,與西部鄰接的巴爾幹地區就更是如此。他不等身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阿卡狄烏斯發號施令就奔赴了巴爾幹地區,因為他堅信這是自己當然的職責。

斯提利科和阿拉裏克並非互不相識。這不是斯提利科的血管裏流著汪達爾人的血、而阿拉裏克是西哥特人出身的緣故,而是因為阿拉裏克曾率領過“友好同盟”西哥特的漢子們在狄奧多西手下從軍。這位西哥特人頭領的生年不詳,但從死亡年份倒推,我想他與斯提利科應為同一代人。

這年初夏,在亞得裏亞海沿岸城市薩洛內附近的平原,這兩個男人展開了正麵對決。斯提利科始終占據優勢,推進戰鬥,最終獲勝。阿拉裏克在戰場上棄屍3000後逃入山區。

斯提利科追擊並包圍敵人,打算在第二次戰鬥中徹底解決敵人,然而手頭部隊不夠。他一直在等待事先就命令從萊茵河前來的部隊,可這些部隊直到盛夏過後才抵達。

預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來自高盧的部隊也已到達,在讓他們進行必要的休整之後馬上就要打響第二仗的時候,斯提利科接到了來自皇帝的命令,命令他前往希臘東北部港口城市塞薩洛尼基。把這裏作為集結地,是因為部隊要取道水路自高盧而來。詩人克勞狄安這樣描寫當時的情形:

……騎兵緊拉韁繩,戰馬鬥誌高昂;號手最後擦拭著將在戰場上嘹亮響起的軍號,等待著總司令下達出擊的命令。就在這時,急使手持皇帝的命令飛馳而來。斯提利科立即讀了皇帝的敕令,當即目瞪口呆。然後抑製不住的憤怒從他嘴裏迸出:“一定是那個膽小鬼混蛋搞的鬼!”

那人是誰,就是不說全體將士也都知道。他就是以輔佐皇帝為名、獨攬大權的宰相魯菲努斯。回到充做營寨的宮殿,斯提利科的臉因爆發憤怒後感到屈辱而扭曲……阿卡狄烏斯皇帝的敕令是命令總司令斯提利科把狄奧多西皇帝帶到東部去的部隊,徑直送到君士坦丁堡,自己則率西部的部隊向西折返。

斯提利科通過副官告訴即將發起進攻的士兵停止進攻。斯提利科進了宮殿誰都不見,過了好一陣才單把將軍蓋納斯叫進來。蓋納斯雖出身哥特人,但長期在羅馬軍隊中從軍,在軍內的升遷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才能。斯提利科委派他指揮送往君士坦丁堡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