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三世
5世紀初葉,高盧的情況不可能用圖準確地表示。日耳曼係各部族渡過萊茵河到達這裏,他們所盤踞的地帶從東北到西南呈帶狀延伸。君士坦丁及其士兵渡過多佛爾海峽從不列顛來到這裏,一邊擊潰遭遇到的蠻族,一邊向東南挺進。拉達蓋蘇斯殘部也逃進了高盧南部。如此混戰狀態,圖示隻能表示概貌。高盧唯一安靜的地方是已有法蘭克人定居的北部。斯提利科認為,意大利半島防禦的必要條件是高盧南部的防禦。但這種想法既不現實,也無法一蹴而就。這就是公元407年的高盧現狀。
然而,對支撐霍諾裏烏斯皇帝的斯提利科而言,危險與其說是盤踞在高盧的北方蠻族,不如說是僭稱皇帝的君士坦丁。
第一,既然霍諾裏烏斯是皇帝,那麼另一個皇帝就是皇位篡奪者,不可對此人置之不管。
第二,這個皇位篡奪者得到了高盧人的支持,所以隱含著高盧全境從西羅馬帝國分離出去的危險。
第三,從西北向東南進攻高盧的君士坦丁決定以維埃納為根據地。維埃納位於裏昂稍南,從那裏沿羅訥河的大道南下,可以直插斯提利科確定的羅馬軍隊在高盧的根據地阿爾勒,取道向東則可翻過阿爾卑斯山脈到達意大利。
公元407年秋,斯提利科要求元老院宣布皇位篡奪者君士坦丁為“國家公敵”。羅馬元老院議員也反對兩皇並立,這點得以順利通過。緊接著,斯提利科讓在手下參加過菲耶索萊戰役的薩羅率領一隊人馬翻越阿爾卑斯山脈,進入高盧。薩羅出身於哥特人,英勇善戰,擊斃了兩個號稱君士坦丁左右手的將軍。薩羅未能攻陷維埃納,再次翻越阿爾卑斯山脈回到了意大利。盡管如此,他讓君士坦丁領悟到覬覦意大利絕無好下場。
然而,高盧的現狀並未得到改善。斯提利科手下包括蠻族和奴隸出身的人在內也隻有3萬人。靠這樣的戰鬥力能不能完成意大利半島的防禦尚且是個疑問,根本沒有餘力再出兵高盧。
蠻族、奴隸在當時羅馬社會均是虎狼之輩,他們在菲耶索萊戰役之後仍能留在斯提利科麾下,這點非常不可思議。同時代人從下麵的情形中找到了原因,這些同時代人大半在後來都反對斯提利科的政略。連反對派也讚賞,這原因也許就更可相信。
這個原因就是,斯提利科在任何事情上都非常公正。他對部下要求嚴格,不論是羅馬公民、蠻族出身,還是原來的奴隸,完全一視同仁。他獎罰分明,不僅是獲得賞罰的當事人,連沒有受到獎懲的人也都心悅誠服。他雖然是西羅馬帝國實際上的最高當權者,卻沒有一次中飽私囊的行為。
皇帝及其身邊的人模仿東方專製君主一味奢華,高級官僚們濫用職權聚斂財富,就連基督教的主教都過著奢侈的生活,心存良知的人們為之側目。在這樣的時代,人們稱頌斯提利科的清白廉潔,連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美德。他給部下分配戰利品不僅寬鬆,甚至不會忘記考慮每一個士兵的情況。他對士兵們的夥食比對自己的更加上心。也許,斯提利科這種一貫的作風吸引了前來投奔的無親無故的蠻族和原奴隸出身的士兵們。總之,斯提利科是能得到屬下將士全部信賴和忠誠的將軍。然而,僅有3萬人,能做的事情畢竟有限。
以毒攻毒
根據史學家吉本的說法,斯提利科與西哥特人君王阿拉裏克的秘密交涉從公元404年就已開始。果若如此,時間應該是第二次打敗阿拉裏克在羅馬舉行凱旋儀式之後不久。
那年夏天,斯提利科與阿拉裏克以意大利北部為舞台展開戰鬥。在戰鬥中,阿拉裏克的妻兒被俘。敵將的妻兒在凱旋儀式上是不能缺少的角色,否則民眾不答應。一直期盼的示眾節目不能因此而減少。俘虜在羅馬人的凱旋儀式上示眾之後一般不會被殺。隻有被視為極危險的人物、被認為活著將對羅馬造成嚴重危險的人才會被殺。敵將的妻兒不是敵將,並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