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互相不說出本意而隻靠麵上的理由去應付對方,這樣的人際關係即使能夠解決問題,卻不能不留下隔閡。斯提利科以理來駁,霍諾裏烏斯不得不收回自己的說法。但他開始憎恨從10歲起就一直保護著自己的斯提利科。他原本懦弱,在有生以來第一次的主張遭到反對後反倒強硬起來。這13年來一直處於良好狀態的皇帝與聯軍總司令的關係,突然冷卻了下來。而這個變化,把機會和能量賜給了皇帝身邊的宮廷官僚們,他們開始進攻長年難以對付的斯提利科。
計謀
單憑奧林庇烏斯這個名字,就知道他有可能出身於希臘,是奴隸出身的宦官。這人以前的經曆全然不為人知,不知何時成了霍諾裏烏斯寵幸有加的心腹。為了彰顯自己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還特別熱衷於慈善事業,受到被天主教徒尊為“教父”、後來被列為聖人的聖奧古斯丁的熱情讚譽。這個奧林庇烏斯向皇帝的耳朵裏吹風說,斯提利科致力於西羅馬帝國的防禦並不是為了保衛霍諾裏烏斯,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
23歲的皇帝想起了前幾日的事情,斯提利科請求為自己的兒子迎娶皇帝同父異母的妹妹加拉?普拉西提阿為妻。依稀的疑惑已經變得肯定。數日後霍諾裏烏斯離開羅馬北上,經博洛尼亞去帕維亞。皇帝出發時公布的此行目的是前去激勵博洛尼亞和帕維亞兩個羅馬軍團基地的士兵們。聯軍總司令斯提利科與皇帝同行到了博洛尼亞。奧林庇烏斯主張,其後的帕維亞之行皇帝可以單獨前往,霍諾裏烏斯也表同意,斯提利科便留在了博洛尼亞。
皇帝霍諾裏烏斯雖然意誌薄弱,但不是壞人,沒有跡象表明他事先知道在帕維亞等待他的是什麼,也不像是他知道一切後才去的帕維亞。這些一定都是以奧林庇烏斯為首的宮廷官僚們設下的計謀。
5世紀初葉那個時期,意大利中部主要城市之一博洛尼亞(羅馬時代的名字是博諾尼亞)是非正規軍的宿營地。從那裏沿埃米利亞大道向西北走,就能到達意大利北部的帕維亞(羅馬時代的名字是提契努姆),這裏是正規軍的宿營地。這樣的配置源自斯提利科首先在意大利北部迎戰北邊入侵的蠻族,接著在意大利中部將其完全擊破的戰略。所以,博洛尼亞的軍隊由斯提利科指揮,帕維亞的軍隊則由深得斯提利科信任的將軍指揮。
這是霍諾裏烏斯即位13年來首次訪問軍營。在帕維亞,從司令官到每個士兵都已萬事俱備,整裝以待。
兼任軍隊最高司令官的羅馬皇帝訪問軍營,都要有高官隨從左右,各部隊將士以分列式行進,走過皇帝麵前接受檢閱。檢閱完畢後,皇帝要向列隊的將士訓話,進行鼓勵。這已成為慣例。霍諾裏烏斯坐在高壇上的禦座裏,左邊站著宮廷高級官僚,右邊站著軍營的司令官和大隊長。
士兵們很快開始行進受閱。檢閱到中間時,正在一邊敬禮一邊行進的一隊士兵突然混亂起來,單手持劍,向並排站在皇帝右側的司令官和大隊長們襲來。
軍隊高官們身上穿的不是實戰用的防禦功能完美的甲胄,而是更加重視美觀的儀式用甲胄。在這場眾多士兵發起的出乎意料的襲擊中,軍官們受到利劍突襲,無人能夠護住自己的身體。騎兵總司令倒下了,步兵總司令也橫在了血泊之中。軍營的兵站最高首領也成為血祭者,甚至連基地的財務官也遭到殺戮。帕維亞軍營的高級軍官全部被殺。這些人可個個都是斯提利科從小培養起來的。在其他士兵目瞪口呆根本無法出手的瞬間,在麵色慘白、跌坐在禦座上發抖的霍諾裏烏斯麵前,清洗斯提利科派的行動便已大功告成。然後,奧林庇烏斯麵對士兵,替因恐懼而發不出聲的皇帝傳達了聖旨,他表示,被肅清的高官們正在策劃暗殺皇帝的陰謀,打倒這些重罪犯的士兵受到讚賞。士兵們近來一直耳聞天主教徒非難斯提利科,聽了奧林庇烏斯轉達的聖旨,心裏開始接受這樣的事實。
這一事變立即被報告到了相距200公裏的博洛尼亞。這一定是斯提利科派的某位隊長成功逃脫,快馬加鞭前去報告的。斯提利科越晚知道事變的情況,對奧林庇烏斯及其同黨就會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