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最後的羅馬人(25)(1 / 2)

蠻族都知道僅僅恐嚇一下,羅馬就拿出了5000羅馬磅黃金。他們斷定,隻要是羅馬人,無論誰家都藏有金條。蠻族會闖入並非豪宅的一般市民的公寓,抓住什麼人就逼他交代藏匿財寶的地方。很多人根本沒有財寶,威脅、拷問也無從交代,因而被發怒的蠻族殺害。稱410年為“羅馬浩劫”之年絕不會有錯。的確發生了蠻族的暴行、掠奪和殺戮,還發生了很多強奸婦女的事件,甚至修女也被侮辱。當時任北非主教的聖奧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DeCivitate Dei)中寫道,被強製而未經同意的性關係不構成犯罪。

公元410年的浩劫曆時5天。這場浩劫時間如此之短,可能是因為這10萬之眾幹得幹淨利落,而無人抵抗恐怕也是這場掠奪得以高效進行的重要原因。潛入羅馬城後的第6天早晨,阿拉裏克和他的10萬名士兵裹挾著所有能拿的東西,南下而去。貨車和無盡的人流擠滿了阿皮亞大道。

離棄羅馬的不光是蠻族。蠻族還裹走了他們認為可獲得高額贖金的有身份之人和富有之人,其中元老院議員也不在少數。捕囚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皇帝霍諾裏烏斯的妹妹加拉?普拉西提阿的身影。

八百年未曾陷落的、長久以來被讚頌為“世界之都”的羅馬遭到浩劫,這在當時也是世界性的新聞。“羅馬浩劫”對遠在巴勒斯坦致力於把《聖經》翻譯成拉丁語的聖哲羅姆也是一個沉重打擊。他不但是基督徒,而且出身於意大利本土,憑著在修道院的虔誠行為和翻譯《聖經》的功勞被奉為聖人。他當時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

西方傳來了令世間恐怖的消息。羅馬被圍,人們被迫交出黃金以換取生命。被浩劫後再遭進攻,不光一無所有,甚至喪失生命。現在我正在口述此信,聲音因悲痛而顫抖,淚如泉湧,咽喉哽咽,出聲不得。

這座稱霸世界、把全世界置於自己統治之下的城市,如今卻屈膝在蠻族麵前。啊,上帝啊!無信仰的暴徒把手伸向了您的遺產,冒瀆了您建設的神殿!

沒人知道阿拉裏克離開羅馬後會去何處。蠻族沿阿皮亞大道一路南下,沿途不斷搶掠。在加普亞離開阿皮亞大道,去了諾拉。也許他們打算沿第勒尼安海到意大利南部,渡海前去盛產農產品的北非。

然而,時間已經不允許阿拉裏克這樣做了。他與斯提利科同輩,公元410年也應有五十開外。他一路南下,沿途觀賞著呈現在右邊的第勒尼安海,卻在途中突然病倒,死神降臨。據說他的埋葬是按照對待日耳曼民族酋長的方式進行的:截斷河流,在河床上挖坑,安放裝有遺體的棺材,埋葬後再使河水複流。當然,截流和挖河的俘虜們在下葬後統統被殺,這是北方蠻族的風俗。

阿拉裏克死後他的一位叫阿道法斯的親戚繼承了他的位置。這位阿道法斯似乎與羅馬元老院之間有秘密交涉,製定了“打開僵局的政策”。也許羅馬方麵又付了錢。西哥特人的新頭目阿道法斯停止向意大利南部挺進,帶著屬下人馬掉頭去了法國南部。在折回的路上,許多捕囚交付贖金後恢複了自由。但阿道法斯唯獨沒有放走皇帝的妹妹——加拉?普拉西提阿。進入高盧南部之後,他與這位公主結婚。不知何故,這位哥特人新郎是穿著羅馬托加出席的婚禮。

離開羅馬的人們

公元410年的“羅馬浩劫”也使幸存的人下決心離棄羅馬。納馬提安努斯也是其中之一,他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高盧去。

後世隻知道魯提利烏斯?納馬提安努斯是位詩人,他留下了一篇題為“回故鄉”(Dereditusuo)的長篇詩歌。他是行省出身的高盧人,來到羅馬後曾任重要公職,是一位“公共人物”。他甚至出任過首都羅馬的最高行政長官——“首都長官”(praefect usurbi)。他的情況並不算例外。行省出身者來到首都,曆任公職,進而形成國家新的領導層,這在羅馬帝國是自元首製時代以來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