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東西羅馬帝國都成為女人統治的國家。不知何故,在女人掌握實權的國家,男人都軟弱無力。狄奧多西二世的統治從公元408年到450年,長達42年。瓦倫提尼安三世的統治從公元425年到455年,長達30年。這兩人都是六七歲登基,但統治都很長久。可是要問他們在位期間做了什麼,回答是什麼都沒做。實際統治國家的是姐姐、妻子或母親。在位達28年的霍諾裏烏斯沒有子嗣,狄奧多西二世去世時也沒有兒子。真不知是因為女人意欲強烈使得男人軟弱無力,還是因為男人無能使得女人活躍。但在羅馬史上,這種現象無論是在鼎盛期的共和政體時代,還是在穩定發展期的元首製時代,都不曾見過。這一點明白無疑。
女人掌握權力沒有任何不好,隻是這女人必須具有行使權力的正當資格。皇帝的生母或監護人等並無此資格。不具資格的情況會給帝國的統治帶來不可忽視的問題。
羅馬的皇帝,其名稱“imperator”的本義是指率領軍隊承擔保衛“國家”
(respublica)職責的人。如字麵所示,這個職責首先在於國家的防禦。馬可?奧勒留是一位知識分子,被稱為哲人皇帝。他連續駐留多瑙河前線達10年之久,最終死在那裏。他準確地理解了羅馬皇帝存在的理由。
但是,羅馬皇帝名副其實的時代,在狄奧多西一世時已經結束。他的兒子阿卡狄烏斯和霍諾裏烏斯到了可以率兵作戰的年齡也不上戰場。皇權為神意所授,應該讓這神聖的存在身居安全的深宮之中,而把危險的戰場指揮交給將軍,這樣的時代已經到來。史學家們稱羅馬帝國最後的一個世紀為“大元帥們的世紀”,因為“大元帥”(magister militum)代替皇帝征戰沙場。這種情況源於斯提利科。
於是,皇帝就沒有上戰場的義務了,女人以皇帝的名義行使權力也無不便了。不過,不論是否上戰場,羅馬皇帝是羅馬全軍的最高司令官,這點絲毫未變。這就是說,統率手下眾多的大元帥也是皇帝的職責。
女人行使權力的問題即出於此。她們被要求具備才能去統率這些大元帥,為了帝國防禦的大目標而善於調遣他們。身為女人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女人不能為皇帝,也就成不了最高司令官,不具有統率大元帥的公權資格。正因為如此,她們被要求具備相應的才能。
東羅馬帝國先有阿卡狄烏斯的女兒,後有登上皇位的狄奧多西二世的姐姐。狄奧多西二世未留子嗣去世之後,則由姐姐普爾喀麗婭繼任。她先把自己嫁給馬利基安,再把他放上皇位。她們似乎在這方麵都頗具才能。她們不僅實質上統治東羅馬帝國長達40年以上,而且在此期間成功地防禦了東方大國波斯的入侵。如此難事,不能調遣好眾多的大元帥是不可能辦到的。
加拉?普拉西提阿從公元425年開始統治西羅馬帝國,直到450年去世,她真的有這樣的才能嗎?
大元帥們
加拉?普拉西提阿在這個時期可調遣的兩位將軍是波尼法提烏斯和埃提烏斯。這兩人都在戰場上嶄露頭角,而不是靠躲過宮廷陰謀而出人頭地的。如果以加拉?普拉西提阿掌握實權的公元425年計算,兩位武將都是35歲。35歲左右的女人能否駕馭同齡的兩個男人,這本身就饒有興味。這是關係到能否抵抗住潮水般入侵而來的蠻族,保衛好西羅馬帝國的大事。
人們不知道波尼法提烏斯出生何處,父母是何許人也,隻知道他大約生於公元390年。在公元414年與進攻馬賽的西哥特人的戰鬥中,他是迫使阿道法斯率領的西哥特人放棄馬賽、改攻納博訥的功臣。年方24歲他便脫穎而出。
後來,他似乎在守衛法國南部的羅馬軍隊中停留了一段時間,於32歲那年在西班牙與汪達爾人作戰。此後不久,他渡過古代被稱做“赫丘利之柱”的直布羅陀海峽,來到了北非。在這片土地上,他與向羅馬舉起反旗的毛裏塔尼亞人戰鬥。在這個時期,他結識了後來被奉為聖人的天主教會首屈一指的理論家奧古斯丁。這次邂逅似乎給以前一直馳騁沙場的波尼法提烏斯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他本來就是天主教徒,這時甚至想扔掉武器遁入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