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常會對厚待他人而他人並不領情的事情感到失望和憤怒。隨著這種情緒越發嚴重,許多正常的考慮便會被擠出大腦。加拉?普拉西提阿對厚待波尼法提烏斯並且任命他為阿非利加方麵大元帥的懊悔和委屈,使自己成為了瞎子。母後以8歲兒子瓦倫提尼安三世的名義向波尼法提烏斯發出了召回命令。
召回令是報到的命令,召回隻是命令受遣在外的人回來而已。並沒有解除阿非利加方麵大元帥的記錄,這也許隻是命令波尼法提烏斯回到本土而已。但是,這次倒是波尼法提烏斯起了猜疑。
不管是自己主動還是應召返回,去拉文納的皇宮而不帶軍隊就可能遭遇危險,這不用想斯提利科的先例便能知曉。波尼法提烏斯似乎編造了一個什麼理由,沒有響應以皇帝名義發出的召回令。
加拉?普拉西提阿更為憤怒。她既未花時間去冷處理,也未嚐試從其他方麵打開僵局,就突然向阿非利加派出了討伐軍。
麵對兩股軍隊的進攻,波尼法提烏斯遍布北非的防禦網巋然不動。討伐軍被輕鬆擊潰,逃回了意大利。加拉?普拉西提阿仍不改做法,再次派出了討伐軍。這次派出的是哥特人出身的將軍率領的以蠻族兵為主體的羅馬軍隊。
要成大事光有熱情和精力是不夠的,更要有冷靜的態度。但是熱情與冷靜更多時候往往不能兼顧。波尼法提烏斯似乎也是熱情有餘而冷靜不足。缺乏冷靜性格的人常常會行動不穩。
對哥特人出身的將領率領的第二次討伐軍,波尼法提烏斯選擇了懷柔而不是擊潰的方針,並獲得成功。但加拉?普拉西提阿並不想善罷甘休。波尼法提烏斯考慮加強自己在北非的力量,便請求在西班牙的對手汪達爾人派來士兵。波尼法提烏斯的意圖幾乎可以肯定,他隻想像埃提烏斯向匈奴人借兵一樣,借用一支部隊而已。
可是,汪達爾人接到請求後,卻表現出了在與其他蠻族爭奪中受到壓製時的相反心態。汪達爾人族長根西裏克以整個部族,而不是一支部隊,來響應西羅馬帝國阿非利加方麵大元帥波尼法提烏斯的借兵請求。他把這看成了汪達爾人放棄形勢不利的伊比利亞半島,在北非尋求定居之地的絕好機會。
汪達爾人
距離再短,要渡過直布羅陀海峽,而且是帶領全體部族成員渡海,也需要相當數量的船隻。但是北方蠻族汪達爾人並無海運能力,沒有羅馬方麵提供船隻就無法渡海。波尼法提烏斯似乎未能提供船隻,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羅馬人向汪達爾人提供了船隻。在他們看來,侵犯自己長期居住之地西班牙的蠻族,哪怕隻是一部分去到其他地方,也都是再好不過的。既然帝國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就隻能自己保衛自己。
在公元5世紀的羅馬帝國,大型船停泊在港口的情形已難得一見。但在臨海之地,小船卻是要多少有多少。把號稱10萬人的汪達爾人全部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去,花些時日並不是辦不到。
居住在歐洲北部草莽深處的日耳曼民族之一汪達爾人,曾經渡過萊茵河,橫穿高盧,翻過比利牛斯山脈,進入西班牙。公元429年春天,他們又馬不停蹄地渡過直布羅陀海峽,登陸北非。對西羅馬帝國來說,這就等於允許北方蠻族入侵與意大利關係密切而無比重要的“阿非利加”。
不愧是波尼法提烏斯,他注意到此事事關重大。於是他率領麾下部隊,會合曾經討伐他卻被他懷柔的哥特人出身的將領和屬下蠻族兵,全體出動前去迎擊剛剛登陸的汪達爾人。但是,這時發生了波尼法提烏斯不曾料想到的事態。被天主教打成異端而遭歧視和排斥的多納圖教派的基督教徒決定加入根西裏克率領的汪達爾軍隊。汪達爾人也是基督教徒,但信奉的是被天主教派打成異端的阿裏烏斯教派。在多納圖主義者看來,汪達爾人的入侵是異端抗擊天主教徒的好機會。這樣就形成了反體製運動。這種氣氛擴散開來,因不是基督教徒而受到二等公民待遇的毛裏塔尼亞人,即摩爾人以及近來在臨海城市常見到的沙漠遊牧民柏柏爾人等都投奔了汪達爾人。
從這個時期西羅馬帝國軍隊的規模推測,波尼法提烏斯可用之兵至多也隻有1萬人上下。靠這點兵力,波尼法提烏斯即使再英勇善戰,也無法戰勝異端異教的聯合軍隊。居住在北非的羅馬人也沒有帶頭誌願承擔防禦的力量和意願。與遭到北方蠻族入侵的歐洲不同,北非過去沒有遭受過蠻族入侵,因而不適應與蠻族作戰,沒有悟到盡早奮起迎擊蠻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