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鬥開始,兩軍士兵定睛注視著,大氣不敢出。兩位將軍驅馬飛奔,勝負已在激烈對衝的瞬間決定。波尼法提烏斯左腹部被長矛刺穿,倒栽蔥跌下馬來,動彈不得,5天之後死於槍傷。埃提烏斯獲勝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波尼法提烏斯屬下的將士編入自己的軍隊。哥特人出身的將軍桑吉巴努斯趁此機會投向埃提烏斯。他原先被派去北非討伐波尼法提烏斯,後來在波尼法提烏斯的懷柔下一直與其共同行動。在裏米尼戰鬥中,他是波尼法提烏斯的副將。這樣,除了死去的波尼法提烏斯,埃提烏斯收編了所有波尼法提烏斯的軍隊。完成這一切之後,埃提烏斯開始向加拉?普拉西提阿攤牌。
這實在是巧妙的“攤牌”。埃提烏斯率領軍隊來到拉文納,讓部隊在拉文納郊外待命,自己隻帶少數的幾個將軍進入皇宮,向由母親陪伴著接見他的少年皇帝乞求原諒。
羅馬人打敗了羅馬軍隊,埃提烏斯為此乞求原諒,這實在是荒唐可笑之事。但加拉?普拉西提阿並沒有笑。皇帝拉住埃提烏斯的手讓他站起身來,原諒了他,並正式任命他為“聯軍總司令”。
這個時期的埃提烏斯要想取代少年皇帝大約是很輕鬆的事,他一定會從陸上和海上兩麵夾攻拉文納。但他連試也沒試。這並不是因為他沒有野心。埃提烏斯自己是天主教派的基督教徒,但娶了阿裏烏斯教派的哥特人女人為妻,並且坦然生子。廢掉被視為奉基督教的神意而坐上寶座的皇帝,並由自己取而代之,在埃提烏斯看來並不會刺傷他的宗教信仰。他之所以打消了實現野心的念頭,是因為吃不準東羅馬帝國會如何行動。
這個時期的東羅馬帝國皇帝是狄奧多西二世,他雖然已過而立之年,卻仍不熱心於親政,由姐姐普爾喀麗婭獨攬大權,統治著東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均由女人統治,但統治才能有明顯差距。東羅馬帝國在普爾喀麗婭的領導下,與大國波斯維係著較為良好的關係,同時把北方蠻族入侵的禍水引向西羅馬帝國,成功避免了兩麵受敵的事態。隻要能夠阻止外敵入侵,國內和平就能得到保障,自然國力也會增強。埃提烏斯害怕東羅馬帝國把正規軍派到西羅馬帝國。那樣他就會受到蠻族和羅馬軍隊的兩麵夾擊。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他打了勝仗卻向戰敗的一方乞求原諒,以換取皇帝正式承認他作為事實上的西羅馬帝國全軍最高司令官的地位。
“聯軍總司令”埃提烏斯
公元432年開始了持續22年的埃提烏斯時代。這意味著加拉?普拉西提阿走下了政治主角的寶座。
加拉?普拉西提阿是東西統一時代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狄奧多西的女兒,是帝國東西分裂後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裏烏斯的妹妹,曾經是蠻族族長的妻子,後來又是從一介士兵當上共治皇帝的君士坦提烏斯三世的妃子。她是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的母親,統治西羅馬帝國達7年之久,42歲時被迫隱退。她仍跟從前一樣繼續住在拉文納的皇宮裏,為剛滿13歲的皇帝攝政的地位也沒有變,但埃提烏斯的力量超出了她所能掌控的水平。
加拉?普拉西提阿後來又活了18年。這期間她做了兩件事:完成了自己的兒子——西羅馬帝國皇帝與東羅馬帝國皇帝的女兒之間的婚事以及把對埃提烏斯的憎恨灌輸給兒子,挑起他複仇的念頭。婚事在瓦倫提尼安三世成年的公元437年完成,複仇也將在她死後4年實現。但讓這位隻有母後身份的加拉?普拉西提阿擔心的不是皇帝兒子,而是女兒霍諾麗婭。霍諾麗婭是皇帝的姐姐,這位公主膽大妄為,給西羅馬帝國帶來了諸多不安定的因素。也許在西羅馬帝國的宮廷裏,女人的血質比男人更富不安分的性質,盡管這從未有過好結果。
不少人拿西羅馬帝國天字第一號的實力派人物埃提烏斯與30年前的頭號實力派人物斯提利科相比較。這二位都認為不吸收蠻族就不能保衛西羅馬帝國。然而,我卻認為他們兩人本質上是不同的。乍一看兩個人似乎都采用了“以毒攻毒”之法,但其內容並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