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多瑙河中遊地區進軍意大利,最妥當的路線是從自西向東環抱北意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的最東端進入。阿提拉率領匈奴人就從這條路線進入了意大利。他們首先進攻了像絆腳石一樣擋在路上的阿奎萊亞。但是,和其他蠻族一樣毫不例外,匈奴人也不善於打攻城戰。香檳平原的會戰結果也傳到了意大利。從現在殘留的遺跡根本無法想象,羅馬時代的阿奎萊亞是位於亞得裏亞海北端的意大利東北部首屈一指的海港城市。這裏有防禦力量常駐,居民的自我防禦意識強烈。這已夠阿提拉為難了。比攻占阿奎萊亞更優先的是如何保障數萬士兵的糧食和滿足他們掠奪的欲望。
阿提拉隻分出部分兵力參加阿奎萊亞的攻防戰,而把剩下的大半兵力放出去掠奪整個意大利北部。匈奴人在意大利北部充分表現出了他們恣睢暴戾、狂暴無度的特點。康科迪亞陷落了,帕多瓦、維琴察,繼而是維羅納、克雷莫納、皮亞琴察、帕維亞、米蘭……慘劇上演了,可以說所有城市都被匈奴人的馬蹄蹂躪,無一幸免。每座城市都有高高的城牆圍繞,但還是一個個地陷入敵手。其原因是居民沒有選擇抵抗,而是開門揖敵。帝國末期的羅馬人,已經不再指望隻要頑強抵抗,皇帝的部隊就會馬上趕來救援。
威尼斯誕生
阿提拉向身在拉文納的皇帝要求實現與公主霍諾麗婭的婚約,但未向拉文納派兵。這也許是優先采用了他的慣用伎倆,首先讓意大利北部全境陷入恐怖之中。但居住在意大利半島北部的人們認為這正是上帝揮來的無情之鞭,直接導致了後來中世紀時代以海洋通商國家聞名於世的威尼斯共和國的誕生。在25年前出版的《海洋之都的故事》一書中,我這樣起筆道:
……阿提拉要打過來啦!匈奴人要衝過來啦!阿奎萊亞遭到火攻。
聽說連女人孩子也全都被殺光!
蠻族可怕,抵抗與否統統被殺,獻出財寶也不能幸免。匈奴人掃蕩之後,寸草不留,滿目瘡痍。消息如旋風般傳播開去。
這已到了羅馬帝國的末期。這是蠻族反複入侵、人們已墜入恐怖深淵的時代。阿提拉的匈奴人暴戾無比,較之其他任何蠻族都更加令人恐怖。居住在意大利東北部威尼托地區的人們,聽說他們的主教教堂所在地阿奎萊亞遭到可怕的匈奴人襲擊,大為驚慌。
“逃到哪裏去呢?”
沒有一個人想逃往山區。這一帶是由多條流入亞得裏亞海的河流衝擊而成的平原,如果要逃到對麵很遠的山裏,恐怕還沒跑到就會被追殺。這誰都看得見。那麼沿亞得裏亞海海岸南下,逃到帕多瓦,或者更南麵的拉文納行不行呢?
可是,說這話的人馬上就把話咽了回去。蠻族一定是衝著拉文納或者羅馬去的。在他們行進路線的前方想逃脫是不可能的。被人請示的牧師也說不出任何話來。牧師仰天舉起雙手,與其說是在向神禱告,不如說是在訴說無可奈何的絕望。就在這時,天上傳來一個聲音:
“登上塔去,從那裏看大海!你們的所見之處,便是你們今後的家園!”人們登上教堂的鍾樓,從上麵可以看到正好在退朝時現出的一片片沼澤地帶。潮浸的土地上長滿了繁茂的蘆葦,卻不見樹木的影子。神有啟示啦。不論窮富,不論男女老幼,人們在牧師的帶領下向那片土地移去。其他地方的人都帶著財物和家具逃難,而這些人卻得帶去建造住屋用的木材。在他們的新天地裏,除了魚之外一無所有,但至少命保住了。
上麵所說的其實是威尼斯早期編年史中的所謂傳說。實際上神大概什麼都沒說。不過,傳說也許對研究曆史科學的人來說沒有什麼可取的價值,但想象當時民眾的心情,對那些希望在身邊感受到神的人來說,卻是不能輕易無視的史料。
現代的威尼斯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定有許多外國人也認為可以在那裏落戶。但是,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那些擁有高度文明的羅馬帝國的子民不得不遷居到蘆葦叢生的沼澤地,對他們而言,即使是為了躲避匈奴人的暴行,也需要非常之決心。如果不用神的啟示這種想法讓自己心悅誠服,大概是無法決然行事的。隻有在種種不適合人居條件的土地上,他們才能保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