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羅馬浩劫”
到了公元455年,根西裏克率領的汪達爾人並未突如其來地出現在羅馬城下。對從北非要地迦太基出港的船隻而言,最近的陸地是西西裏島和撒丁島。當然還有其他小島。但不管是潘泰萊裏亞、馬耳他,還是蘭佩杜薩,都不過隻要一天便能搶完。與這些小島相比,西西裏和撒丁才是地中海數一數二的大島,不愧島的稱呼。汪達爾人的海盜就專門禍害這兩座島,但也沒能入侵到島的深處。汪達爾人已經把北非置於統治之下,沒有更多的領土欲望,也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入侵到島的內部。在地中海世界裏,財富都集中在臨海城市。軍事力量有限的海盜集團,通常隻打那些襲擊效率高的地方。
因此,汪達爾人一直挨家挨戶地襲擊西西裏和撒丁的臨海城市和村鎮。然而不久以後,海盜們擴大“戰場”的意識高漲起來。羅馬,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從居住在西西裏的人們那裏傳來的情報顯示了汪達爾人的這個動向。居住在羅馬的人們,尤其是在西西裏擁有農莊的元老院議員們不會不知道這一情況。然而,人總有一種傾向,隻願意看自己希望看到的事物。這個時期羅馬人的眼睛隻看著阿提拉和匈奴人。看北麵的時間長了,視線都不願往南麵轉一下。這種情況使得根西裏克率領的汪達爾人在奧斯提亞登陸,形成了對羅馬人的突然襲擊。印在羅馬人腦海裏的蠻族,是策馬馳騁從陸上襲來的野蠻人,他們不會乘船渡海而來。
三年前阿提拉亡故,兩年前匈奴人灰飛煙滅。西羅馬帝國方麵,一年前皇帝親手殺死了“右臂”埃提烏斯。到了今年,皇帝也被埃提烏斯的兩個舊部刺殺,馬克西穆斯繼位才兩個月。
根西裏克肯定對這些了如指掌,尤其了解西羅馬帝國失去了“右臂”。把蠻族擺布於股掌之間的埃提烏斯在高盧活動的時間長達20年,不僅會匈奴人的語言,也懂其他蠻族的語言,在蠻族中赫赫有名。總之,公元455年由汪達爾人發動的“羅馬浩劫”,並不是偶然因素積累造成的不幸。
有段時期,我對把“浩劫”這個詞用於公元455年汪達爾人發動的“羅馬浩劫”是否恰當感到疑惑。詞典裏對“浩劫”的解釋是,威脅掠奪、並不惜殺戮的行為。於是我想,被襲擊的一方大概是作了抵抗的。
公元410年阿拉裏克率領西哥特人發動“羅馬浩劫”時,將羅馬包圍了三次。所以,羅馬是作了抵抗的。而公元455年根西裏克率領的汪達爾人發動“羅馬浩劫”時,羅馬未作任何抵抗。可是人員物資照樣被搶,殺戮也照樣發生,盡管情況沒有上次浩劫那麼厲害。從離羅馬市內20公裏的外港奧斯提亞登陸,溯台伯河而上進入羅馬,或者經由奧斯提亞大道(Via Ostiensis)和港口大道(Via Portuensis)逼近羅馬都很容易。即使看不見敵兵的影子,這種威脅也是存在的。
公元455年5月,根西裏克在奧斯提亞登陸,立即占領了這座港口城市。但他並不著急。他把乘來的許多船停泊在皇帝港(Portus Augustii)裏以免遭風暴。這個港口因克勞狄烏斯皇帝建設、圖拉真皇帝擴建而得此名。根西裏克帶來的士兵以汪達爾人為核心,頂多也隻有1萬人。盡管第一次“羅馬浩劫”
以來人口外遷加劇,羅馬市內的人口少說也有20萬之眾。可是他們知道蠻族在奧斯提亞登陸後大為驚恐,紛紛準備外逃。兩個月前當上皇帝的馬克西穆斯企圖讓動搖的人們鎮定下來。可是,民眾也清楚,沒有軍事力量的皇帝起不到任何作用。馬克西穆斯徒勞了一個月之後,被過於恐懼而激憤的民眾所殺,在位尚不足三個月。此後皇位虛空達兩個月之久。蠻族隻是在外港登陸,羅馬市內便激烈動蕩,甚至無法考慮誰來繼位。這何止是沒有危機管理,指揮係統也都完全癱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