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羅馬帝國最後的並肩戰鬥
西羅馬帝國轉變方針,東羅馬帝國也予以響應。但那不是因為希望西羅馬帝國恢複元氣。對“東”而言,“西”到底不過是比自己實力弱小的弟弟,羅馬不可以超過君士坦丁堡。然而,讓“西”作為一個實力略遜的國家繼續存在下去,對“東”來說是件好事。
第一是軍事上的理由。對“東”而言,“西”位於其與北方蠻族之間,起了緩衝器或吸收器的作用。第二是宗教上的理由。因為“東”、“西”同為天主教派基督教國家,而“西”與信奉日耳曼原始傳統宗教或阿裏烏斯派基督教的蠻族接壤,這對“東”而言比什麼都好。
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利基安於公元457年自然死亡,由利奧接任皇帝。“東”、“西”之間的共同奮鬥在這位色雷斯出身的軍人皇帝即位後順利開始。
不受東羅馬帝國承認的塞維魯皇帝被毒殺之後,西羅馬皇位虛空。西羅馬請東羅馬利奧皇帝安排他自己希望的人擔任皇帝,利奧便讓安特米烏斯去做了西羅馬皇帝。安特米烏斯是君士坦丁堡宮廷高官的兒子,也有豐富的軍事經驗。他娶了先皇馬利基安的女兒為妻,是皇室的一員。
東羅馬帝國皇帝利奧給安特米烏斯配備了軍隊。安特米烏斯於公元467年初夏帶著軍隊進入羅馬。羅馬教皇為他舉行了加冕禮,他也得到了羅馬元老院的承認。他經過正統途徑做了基督教國家西羅馬帝國的皇帝。
當然,西羅馬帝國實權者裏西默不會白白地獻上這頓大餐。作為合作的報酬,他被授予“貴族”稱號,還當上了執政官,盡管已步入老年卻迎娶了新皇帝的女兒為妻。這樣,第二年,即公元468年,成為東西兩帝國正式共同承擔西羅馬帝國防禦的第一個年頭。
被視為敵人的是統治北非的汪達爾人。東西並肩戰鬥伊始便把這個蠻族視為敵人,這有兩個理由:
第一是為了把瀕臨地中海的城鎮村落從汪達爾海盜的掠奪中解放出來。汪達爾人的海盜船甚至已經在希臘的愛奧尼亞海出沒,其活動已不僅限於意大利半島西側的第勒尼安海和東側的亞得裏亞海。
第二是出於宗教的理由。他們要攻擊信奉阿裏烏斯派基督教的汪達爾人——這一教派在尼西亞公會議以後一直被視為異端——從而把正統天主教徒從異端統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汪達爾人不是異教徒,但雖同為基督教徒,卻是比異教徒更需要排斥的異端。明確標明“十字軍”的軍事行動發生在600多年之後的中世紀,但其精神早在5世紀中葉就已萌生。十字軍敵視、排斥信仰不同的人,或者信仰相同但信奉方式不同的人。隻有一神教徒才會產生這種思想。
安特米烏斯利奧
從東西兩個方向進攻北非的軍隊規模十分龐大,盡管尚未打上十字軍的標簽,但事實上已經是十字軍了。希臘人留下的數字經常誇張,不能盲信,但因為沒有反證史料,權且記錄如下:
總費用:黃金13萬羅馬磅(約合48750公斤)。軍船、運輸船總數:1113艘。
士兵總數:10萬人。光靠西羅馬帝國,能不能籌到五分之一都成問題,一定是東羅馬帝國負擔了其中的大半。東羅馬帝國還製定了下麵的戰略:首先,希拉克略將軍率部從東埃及向西進軍,經昔蘭尼加逼近迦太基。另一方麵,馬爾塞利努斯將軍率部從北麵達爾馬提亞乘船南下亞得裏亞海,迫近迦太基。安特米烏斯皇帝則率軍進攻法國南部和西班牙西部,從汪達爾人手中奪回西地中海的製海權,同時切斷他們的退路。然後,遠征軍大部隊的大艦隊從君士坦丁堡出港,除最小限度地停靠其他地方之外,一路直奔汪達爾人的根據地迦太基,迅疾占領港口。如此一來,兼具獅子勇氣和狐狸智慧的根西裏克也該覺悟到自己已經是口袋裏的老鼠了吧。
然而,對這支龐大的遠征軍來說,致命傷是總司令的人選。瓦西裏斯科斯被任命為總司令。他隻是利奧皇帝妃子的親弟弟,年紀輕輕,又無戰場經驗,且虛榮心極強,最喜歡別人覺得他好。
汪達爾人國王根西裏克自公元428年兄長死後當上族長以來,已經統治了40年,是個老手。他的生年不詳,無人知道公元486年時他年齡幾何,但可以肯定當年他已年近70歲,因為他已在戰場上出生入死40年了。半島在迦太基港口東麵的廣闊海麵上伸向大海。半島的頂端,從羅馬時代起就建有錨地。瓦西裏斯科斯率領的大艦隊進入海灣前也在這裏停泊,等待從亞得裏亞海南下的馬爾塞利努斯軍隊。有來報說,馬爾塞利努斯的軍隊已經離開了亞得裏亞海,正在接近西西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