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後帝國”時代(13)(1 / 2)

普羅科皮烏斯寫下了《哥特戰記》,詳細敘述了這場戰爭,使我們後世得以了解貝利撒留如何根據查士丁尼的籌謀,收複了舊西羅馬帝國的領土。普羅科皮烏斯這位希臘人出生在巴勒斯坦的愷撒利亞,與貝利撒留同時代。據說從貝利撒留在美索不達米亞作戰時起,他就開始擔任貝利撒留的秘書官。

公元533年起西進時他當然同行。對貝利撒留來說,就像是一位合適的隨行記錄者,而且不是一般的記錄者。普羅科皮烏斯具備曆史學家的素質,不僅有卓越的觀察力,文章也寫得好。貝利撒留也希望由他的妙筆來記錄自己的業績。

查士丁尼雖是政治家,卻沒有軍事經驗,也幾乎沒有離開過君士坦丁堡,不能說他很了解帝國各地的地形和人情現狀。為此,貝利撒留不得不經常因這位上司的無理命令而抗爭,有時甚至得冒著被撤換的風險去抗議。士兵們絕對支持貝利撒留。這也許也是因為他們尊敬和同情這位有義務在困難情況下取得戰果的年輕將軍。身為秘書官又兼隨軍記者的普羅科皮烏斯的心情也是如此。

滿載拜占庭帝國將士的500艘大船隊從君士坦丁堡港出發,要渡過馬爾馬拉海,穿過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愛琴海,然後南下,繞過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經西西裏,再到汪達爾王國所在的北非登陸。即使經常停靠港口,這全部航程也要航行半個地中海。定在初夏出發,就是因為以多變聞名的地中海海風在夏季會平靜一些。可未曾想,剛到伯羅奔尼撒半島,就遇到了不幸。

船上的麵包變質,食用後倒下的士兵和船員竟超過500人。長期航海用的麵包必須是幹麵包。與其說是麵包,不如說是餅幹。兩道烤製後,水分盡去,食用時得用水或葡萄酒浸泡才能吃。這次的麵包是在君士坦丁堡烤製的,但略去了第二道烤製的過程,而且用燒公共浴室熱水的溫度來烤製,這些麵包在航行中很快就變質腐敗。

貝利撒留隻得延長原定的靠港時間,動員附近的全部麵包店,重新烤製長途航行用的麵包。他把此事詳細報告給了身在首都的查士丁尼,要求懲罰負責安排軍糧的大臣。調查查明,那位大臣隻用低溫烤製了一道,並將省下的費用據為己有。

查士丁尼撤掉了那位大臣,卻沒有給予更重的懲罰。“糧草”可以說是前線士兵打仗的基本保障。沒有帶過兵的查士丁尼即使腦子能理解,也不會有切身體會。

500艘大船隊的航行,除補給生鮮食糧和水以外,還需要經常靠港。要不斷等待每一支掉隊的小船隊,等船到齊形成大船隊後再次起航。如果不耐心重複這種等待,就會有很多船隻迷航。因而,船隊隻能沿海岸可以航行的水麵前進。但也有些海域不能沿岸航行。貝利撒留的遠征軍要從希臘南端向西西裏方向橫渡愛奧尼亞海,如果順風航程5天足矣。

可是,進入愛奧尼亞海後的幾天,沒了一點風,隻能靠劃槳來橫渡這片海域,耗時達16天之久。雖然麵包還有,但飲水告罄。這時,總司令妻子的遠見起了作用。安東尼婭讓人在船底藏了大量盛滿水的罐子,這件事甚至沒有讓丈夫知道。士兵船員們都鬆了一口氣。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才沒有一個士兵不滿貝利撒留讓其妻子同行。

當時的西西裏和意大利半島一樣,處在東哥特王國的統治之下,由哥特人士兵守衛。貝利撒留抵達西西裏南部以後,立即向哥特人長官申請采購糧食和馬匹的許可。由於統治意大利和西西裏的東哥特王國國王花費心思要與東羅馬帝國保持良好關係,駐西西裏長官也非常合作,順利完成了糧食和馬匹的采購任務。貝利撒留考慮,單靠一份情報不足以正確把握形勢。於是他一邊采購糧食馬匹,一邊派秘書官普羅科皮烏斯去西西裏的第一大城市錫拉庫薩,打探東哥特王國的內情,並由此了解到,批評狄奧多裏克之後繼位的國王——懦弱的維提吉斯的勢力,已經比在君士坦丁堡傳聞的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