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後帝國”時代(17)(1 / 2)

不知道是誰告的密,貝利撒留知道了這件事。可是,就算他是總司令,也不過是一介武將,既不能審問主教,也不能偵察主教是否已經私通哥特國王。他所能做的隻是把主教和參與其事的幾個元老院議員押送到君士坦丁堡,交給查士丁尼去發落。

這件事讓貝利撒留注意到羅馬居民中開始形成厭惡拜占庭軍隊的氣氛。也難怪貝利撒留要惹人生厭,羅馬人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裏一直與統治者共存,甚至沒有覺得被宗教異端統治有什麼不適。半個世紀後,拜占庭軍隊打著複國的旗號打過來,羅馬人不得不忍受沒完沒了的攻防戰。貝利撒留第一次感到自己正在逐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他不再信任過去一直天真地信任著的羅馬人。他決定,此後每月兩次更換羅馬城牆15座城門的門鎖,把守城門的羅馬人自衛隊員也要經常換防,並且隻限少數心腹知道這個決定。

哥特人與居住在意大利的羅馬人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正在進攻羅馬的哥特國王維提吉斯下令殺掉在拉文納的全部元老院議員。除了兩個人逃脫之外,意大利北部上流階級的人悉數被殺。也許是身在羅馬的某位元老院議員向貝利撒留密告了主教西爾維裏烏斯的計劃。

日耳曼人與居住在意大利的羅馬人之間的共存關係就這樣被割斷了。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奧多亞克時代算起60年之後,自狄奧多裏克把與被統治者共存作為統治的基本方針時算起43年之後,日耳曼民族與拉丁民族的共存關係宣告終結。日耳曼人開始把羅馬人視為敵人,視為比敵人還要可恨的背叛者。

貝利撒留是武將。武將懂得沒有比戰鬥開始後卻又半途而廢更愚蠢的事情。此外,厭惡拜占庭軍隊的空氣尚未波及一般市民,“減少人口”的方法也開始奏效。

也許是知道了主教的策略,哥特方麵開始向以前從不派兵的羅馬南麵和西麵發起了進攻。

其中,敵人集中攻擊的是400年前哈德良皇帝建造的陵園(現在的聖天使堡)。如果這裏被攻下,台伯河西岸一帶就將落入敵手,有9座橋與之相連的東岸也將受到敵人來自西邊的攻擊。貝利撒留一聲令下,當天的防禦也集中到這一處。普羅科皮烏斯這樣敘述那天的攻防戰。

哈德良陵園距離新奧雷裏亞門隻有一箭之遙。哈德良陵園是建築史上的傑作,隻能用“出色”二字來形容。整個建築用切成長方形的大石塊嚴絲合縫地堆砌而成,不使用砂漿。外牆用帕羅斯島出產的白色大理石裝飾。建築物自身呈正四邊形,每個邊都是拋石可達的長度。建築物高於環現在的聖天使堡(羅馬時代的哈德良陵園)繞城市的城牆,周圍排列著白色大理石做的諸神和馬的雕像,都是造型美妙的傑作。

哥特士兵不使用攻城器械。他們的戰術是仗著人多不停地投擲石塊,趁守方躲避的空隙架起雲梯登城,把守城的士兵挑下城牆。哥特士兵數量驚人,梯子也多得嚇人,他們雲湧一般地衝過來,爭先恐後地架起梯子。

一時間守城的士兵不知如何迎戰,茫然地俯視著城下。不知誰下的命令,士兵們立即動起手來。他們拉倒諸神和馬的雕像,並砸成碎石塊,然後用雙手舉起碎石塊朝敵人頭上砸去。這著立即見效。敵人扔掉梯子,爭先恐後地一溜煙逃開。

“大量殺戮”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建造的大理石雕像傑作,恐怕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不論是在共和政體時期,還是在帝政時期,羅馬將軍對出自希臘人之手的造型美術傑作的態度與對敵人重要俘虜的態度沒有兩樣。羅馬將軍在必需時也會殺戮敵人,但沒有殺戮過藝術作品。正因為勝者是如此尊重敗者的遺作,我們生活在兩千五百年後的人才能在美術館裏欣賞到這些藝術品。離哈德良時代僅有400年的6世紀,時代變化了。貝利撒留是6世紀的武將,普羅科皮烏斯盡管理解希臘羅馬文明,畢竟也是6世紀的曆史學家。哥特軍隊對羅馬西麵和南麵的進攻沒有因為進攻哈德良陵園失敗而停止。

他們攻占了羅馬的外港奧斯提亞,貝利撒留甚至不得不親自率兵前去奪回。阿皮亞大道和拉蒂納大道也不再安全。如果通往意大利南部的道路被封鎖,就不可能去那不勒斯籌措軍糧武器,普羅科皮烏斯曾被派去過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