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帕特裏克·懷特(1 / 2)

帕特裏克·懷特是澳大利亞最負盛名的作家。他的作品風格獨特,文字艱深,在澳洲文壇沒有哪一位作家能比他引起更大的爭論,然而,也沒有哪一個人能比他激起更廣泛的反響。

1912年5月28日,懷特出生在英國。他的父親是澳大利亞農場主,母親也出生於富有的農場主家庭。懷特出生時,他的父母正在英國旅行。年底,半歲懷特被帶回澳大利亞,在悉尼郊區度過了童年。他父親性情溫和,但沉默寡言,懷特和他說不上幾句話,而他母親則脾氣暴躁(懷特自稱繼承了這一性格)。

懷特自幼喜愛文藝,9歲時讀了莎士比亞的戲劇,被其中生動的情節深深吸引。同年寫了一首詩,名為《流浪人》。在小學時,他創作了劇本《墨西哥大盜》,在該劇的最後“法場”一場,幾乎所有劇中人都被開槍打死。另外一個劇本《愛的覺醒》,內容雖然荒誕,但卻能說明懷特自幼就有強烈的創作欲望。

懷特13歲時被他的母親送到英國去讀中學。他的母親和當時的大部分澳大利亞人一樣,認為英國的一切都是優越的,隻有在英國的中學裏才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他在英國讀中學時,他因為澳大利亞口音受到嘲笑而不敢輕易開口,他覺得英國中學的四年就像是在監獄中度過的。

17歲時,懷特再次回到澳洲,在牧場度過了兩年。他一邊幹活,一邊在閑暇時寫小說。他一共寫了三部書,都被出版社退了回來,年輕的懷特在精神上受的打擊可想而知。

1932年,他再次去英國,在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研讀現代語言,接觸到了德國和法國文學。假期中,他經常到歐洲大陸旅行。他喜愛文學,尤其喜愛戲劇,他經常到劇場看戲,一度想當個演員。

大學畢業後,懷特決定留在英國開始他的寫作生涯。他的父親本想要他來繼承農場產業,而他的母親認為即使他不務農至少還可以當個醫生或者搞外交,可兩個人的希望都落空了。做職業作家在父母看來都是十分丟臉的事,盡管如此,他父親還是同意在經濟上接濟他,一年給他四百英鎊。

後來,他結識了抽象派畫家德邁斯特,在藝術觀上受到他的強烈影響。懷特不止一次說過,他是通過繪畫和音樂學會寫作的。他的小說《活體解剖者》講述的是一個有才華的畫家的創作道路,其中有許多篇幅具體描寫了畫家構思、繪畫的過程,情景真切。懷特本人當畫家的夙願在小說中得到了體現。

1939年,懷特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幸福穀》,兩年後出版了《生者與死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懷特服役,分配在英國皇家空軍情報部工作,負責檢查軍人往來信件。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希臘軍官曼諾力·拉斯卡瑞斯,後來兩人成為了最親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