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戰士越來越多,不知什麼時候起,黃雪嬌和她的小分隊上來了,給傷員纏繃帶,止傷,抬傷員,敵人的子彈炮彈就在耳邊飛,她們渾然不顧,臉上,手上,身上都是血,一個護士正在搶救一名戰士時,敵人的炮彈飛來將她炸得不知去向……
江河將紅旗抓得緊緊的,仿佛是握著犧牲了的戰友們的手,仿佛聽到他們在喊:“師長,我們勝利了,新中國馬上就要成立了,這旗幟就是我們的靈魂,它將保護我們的部隊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1949年1月10日,在我人民解放軍的銳不可擋的軍事和政治攻勢下,敵人的抵抗完全被瓦解,徐州“剿共”副總司令杜聿明等一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悉數被俘。淮海戰役宣告勝利結束。
是役,人民解放軍共消滅國民黨軍一個“剿總”前進指揮部,五個兵團部,一個綏靖區司令部,22個軍,56個師(含一個騎兵旅),其中包括蔣介石“五大主力”的第5軍,第18軍,至此南線國民黨精銳主力基本被消滅,而我人民解放軍重視改造俘虜,即俘即補,充實部隊,各級政治機關堅決貫徹中央軍委關於“隨戰隨補,隨補隨戰”的方針,認真抓好俘虜工作,做到“即俘、即查、即教、即補、即打”。
中原局及時下達大力爭取改造鞏固解放戰士的指示,要求各軍區建立俘虜的收容轉送訓練機構。
華野專門設立龐大的俘虜管理處,各軍區、各師設立相應的俘管機構,利用戰鬥空隙,通過談心、訴苦、開展團結互助等活動,啟發俘虜兵的階級覺悟。許多俘虜兵經過短促教育,補入連隊,立即參戰,不少解放戰士立了戰功,有的被提為幹部。
人民解放官兵的補充,除主要是動員翻身農民參軍和地方武裝升級編入野戰軍外,還把經過教育改造的大量俘虜兵補充連隊,由於兵員補充及時,人民解放軍愈打愈壯大。
江河所在的38師的情況也大有改觀,已由原來的三個團,不足四千人,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發展到擁有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和師部直屬隊直屬醫院在內的七千多人的大師,真正成了戰無不勝的鋼鐵師。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隊主力大部被殲,其殘餘兵力雖然還有220萬,但正規軍已隻有146萬了,由於國民黨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麵的全麵失敗,這時已完全喪失對我解放軍進攻的能力,實際上也不能作戰略上的有效防衛了,處於完全挨打的地步。
而我人民解放軍在戰爭中已發展到了四百萬人,解放了長江以北的絕大部分國土,解放全中國已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議事日程上了,就連美國政府中的大部分官員都清楚地認識到,共產黨在中國的勝利已成定局,已經不是單憑美國的力量就能扭轉的事情了,即使此時直接派大兵進行武裝幹涉,也是無濟於事了。國民黨政府的敗亡隻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美國是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麵到來的,如果真是這樣,就意味著美國在華利益的徹底消亡。在美國的壓力下,蔣介石為了苟延殘喘,玩起了“下野”的鬼把戲,讓李宗仁跳到前台和共產黨“和談”。
在“和談”中,李宗仁雖然承認中共所提出的八項條件為談判的基礎,但他進行和談的真正目的,仍在於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過長江,確保長江以南各省,實現“劃江而治”的局麵,並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取蔣介石而代之,同共產黨分庭抗禮。他的如意算盤倒是打得挺漂亮的,可惜共產黨早識破了他的陰謀,根本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
敵人不繳槍,我們就叫他滅亡,中央一聲令下,我二野、三野百萬大軍,陳軍長江北岸,千裏橫渡長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敵人號稱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粉碎了敵人妄圖憑借長江天險與我劃江而治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