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念之間救活千萬人 十年接力功到自然成——抗菌素的發現(3 / 3)

這弗洛裏忙吩咐助手將藥粉配成生理鹽水,架起輸液裝置,藥液一滴滴地滲入病人的血液中。他也顧不得吃飯睡覺,一直守候在病人身旁。24小時過去了,病情顯著好轉,膿癤不再惡化,病人竟睜開了眼睛。到第5天,病人已能吃東西。

家屬和鄰居們都高興地擁進來,他們歡呼弗洛裏帶來了“神藥”,親人有救了,從此人類再不怕這種病魔。可是這時弗洛裏卻急得坐立不安,他臉漲得通紅,額頭上滾下豆大的汗珠,大家越是高興,他就越是手足無措。原來他那一小匙藥粉已經用完。眼看著病菌又卷土重來,病人那本已放出光亮的黑眼重又閉上,臉上的膿癤重又鼓起,死神對他隻鬆了一下手,又緊緊地將他拉走了。

病人死了,是在醫生的手中眼睜睜地死去的。弗洛裏捶胸頓足,他的悲痛還要勝過別人十分。是自己醫術不高明嗎?不是。是這種新藥無效嗎?不是。是這種藥太少啊,它被發現已經十多年了,可是總邁不出實驗室的門,進不了病房。

看來做醫生的不能隻是坐等藥,還要推動生產單位去造藥。弗洛裏大聲疾呼,在倫敦奔走。但是這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緊張階段,炮火連天,倫敦尚在生死存亡之時,有誰來投資生產這種新藥呢?可是,戰爭不能正常生產藥品,卻在大量地產生傷員和病人。弗洛裏眼看著一批批傷員、病人在自己麵前死去,心如刀割。他知道在國內一時是得不到支持了,轉念一想,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還未經戰火灼燒,或許還可生產這種“神藥”,於是便帶了一名助手,毅然漂洋過海,投奔美國而去。

正是:

眼見病人輾轉死,懷抱妙方無人識。

喊天不應地無聲,漂洋過海覓相知。卻說弗洛裏到了美國之後又少不了一番遊說,為救人類於病痛,他受盡了跋涉之苦與唇舌之累。這樣幾經周折,一天他找到了美國農業部實驗室,又力陳新藥的好處和商業應用的可能。真是天無絕人之路,這個實驗室發酵組的主任也是一位熱心人,他立即表示支持,並組織了25人的研究組,就請弗洛裏指導開始了實驗。果然,不久他們用玉米汁培養黴菌,青黴素的產量一下提高了10倍。

這個可喜的進展對弗洛裏是極大的鼓舞,他立即請求軍方幫忙。辦法很簡單,就是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地機場抓一把土帶回來。於是弗洛裏的實驗台上很快堆滿了印度、中國、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泥土。他就從這些土中分離菌種,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兩單位,一下子提高到40單位。真是翻過高山見平川,難關一過,順利的事就接踵而來。一日弗洛裏下班之後在實驗室大門外的街上散步。他見路邊水果店裏西瓜滿架,想這幾日工作很有進展,何不買幾個西瓜慰勞一下同事們,便步入店內。他正要舉手點瓜,忽見櫃台上有一隻擠破的西瓜,有幾處瓜皮潰爛,上麵長了一層綠色的黴。他忽然對售貨員說:“就要這一個。”

“先生,那是我們剛選出的壞瓜,正準備扔掉呢。”

“那就請您送給我吧。”

弗洛裏捧著這個爛西瓜回到實驗室裏,他小心地取下一點綠黴,培養出菌種。

想不到從這裏得來的青黴素又從每立方厘米40單位猛增到200單位。青黴素的產量從此猛增,到1944年美國已有2000所青黴素倉庫。戰後,這種曾是極貴重、極神秘的藥已經能在藥店裏隨意購到了。而弗萊明、錢恩和弗洛裏三人因為這項偉大的功績同時被授予1945年度的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金。這是後話。

還說弗洛裏在美國兩年終於將青黴素從實驗室推廣到了病房,雖冒著風浪,遠渡重洋,但有此收獲也算不虛此行。他還一直惦記著在英國的研究工作,大事辦完便收拾行裝準備回國。這時美國科學研究院的醫科主任聽說弗洛裏要走,便特邀他去敘談。因為這位主任近幾年主要研究醫治槍傷、燒傷,實得力於弗洛裏的青黴素。兩人坐定,主任說道:“大戰中我們科學家研究生產了一種最厲害的殺人武器,又研究生產了一種最有效的救命良藥。前者是原子彈,後者是青黴素。

先生您真可與愛因斯坦媲美了。”弗洛裏說:“這萬萬不敢,而且青黴素也不是我首先發現的。但作為一個生理和醫學工作者,我要大聲呼籲,科學除了研究自然現象外,實在也該將注意力對準我們人體自身。這裏麵還有許多的謎遠沒有被解開呢。”

到底人們怎樣揭開自身的謎,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