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弗洛裏為了推廣一種藥,遠渡重洋四處奔波。他麵對這個烽煙四起、戰事不休的世界,發出一聲關心世人的長歎。而有一位偉人正是以此為己任,這便是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1849—1936)。
巴甫洛夫1849年9月27日生於俄國中部的梁讚城。父親是一個窮神父,母親常外出給人家幫傭。家境十分貧寒。兄弟姐妹10人,他是老大。在這樣困苦的條件下,他父親堅持讓兒子讀書,並告訴他讀書最要緊的是認真,一本書要讀兩遍,努力理解其中的思想內容。巴甫洛夫謹記父訓,從小就刻苦認真,肯動腦筋。一次,他隨父親到一個農家去,替一個危重病人做臨終祈禱。在回來的路上,小巴甫洛夫想起剛才病人痛苦的樣子,便憂傷地問道:“爸爸,你救不了她的命嗎?”
“這種病是無法治好的,但願我剛才的祈禱能救了她的靈魂。”
從此,他就暗下決心,將來“要弄清人的構造,幫助人們成為健康、聰明、幸福的人”。他先是考進彼得堡大學博物科,學了幾年生理。但到大學畢業時,他對自己掌握的這一點知識很不滿足,便寫信給父親說:“這個世界上冤死於疾病的人太多了,實在是人類的一大憾事。雖然我明年即可大學畢業,但我現在正跟教授們商量,可否準許我放棄自然科學的學習,轉入醫學院從頭學起。”
母校的醫學院嫌他年齡大,不肯錄取,他便進了軍醫學校。他從軍醫學校畢業時已34歲,因成績優異留校從事研究。一次,他寫了一篇論文,發表在新醫藥雜誌上。一位德國生理學權威看到這篇文章後大呼:“真是一位天才!”便托雜誌社給他轉去一筆路費,請他到德國合作。1889年,巴甫洛夫已40歲,便啟程來到柏林。這時,原來曾拒絕他入學的母校醫學院方知道他是一匹千裏馬,於是再三電邀他回國。數年後他又回到彼得堡大學任實驗醫藥學院生理研究所主任。
巴甫洛夫一生的研究有三個階段,先是血液循環係統和消化係統,後來又研究神經係統。
1904年,巴甫洛夫因為對消化係統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獎金。這年他已53歲,就是這一榮譽也足夠他享用終生了。但是他突然提出一個小小的題目:
唾液是怎樣流出來的?他的朋友聽說這一決定後專門跑來勸他:“你這個老頭子不是發瘋了吧?以你這位剛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偉大生理學家,卻搞這樣司空見慣的實驗,隻怕不但不能出新成果,還給人家留下笑柄。”
巴甫洛夫微微一笑說:“一片樹葉雖小,卻要靠樹根、樹身給它輸送養分。
難道這一滴唾液不會牽動人的全身嗎?而其中的秘密又有誰知呢?”
巴甫洛夫是一個治學極嚴又雷厲風行的人,他說幹就幹,立即和助手們布置起一個實驗室。他將一條狗捉來,在它的頰部開一個小孔。狗嘴裏本有六條唾腺分泌唾液,這個孔隻將一條唾腺的唾液引到外麵來,有一個專門的儀器來準確地計算唾液的滴數。這隻狗被關在一間沒有聲音的房子裏,這種手術也不使它有什麼痛苦,因此它可以照常生活,進食,睡覺。當食物在嘴裏嚼動時,它就分泌唾液,隻不過其中有六分之一沒有流到胃裏,而流到下巴邊的管子裏。
這一切布置好後,巴甫洛夫把助手們召集來。他每次做實驗前都要向助手和學生講清原理及操作過程。他的實驗室規矩極嚴,牆上寫著“細心觀察”幾個大字,地上幹淨得不許有一張紙片。實驗一開始,這裏的氣氛嚴肅得不亞於一個軍事指揮所。這時助手們都穿著白色工作衣,聚精會神地聽他說話:
“動物怎樣支配自己的活動?我們現在還不清楚。有一種觀點,說是靈魂在起作用,這就更玄了。以往的生理學家做了許多解剖,也探明不少問題,但他們解剖的是已停止了生命的動物,所以無法觀察動物生命的運動。我們現在這套實驗,就是讓狗既能正常進食,又能觀察到它的唾液分泌。”
“老師,吃東西就要分泌唾液,這不是早已觀察過多少次的嗎?”
“對。但是我們今天不隻觀察狗吃東西時怎樣分泌唾液,還要觀察它不吃時能不能分泌,或在怎樣條件下分泌。如果能,這就不隻是一個吃的問題,而是什麼地方指揮狗到時就分泌唾液。就是說,我們是通過狗的唾液來研究一下它的腦子,看看它的神經是怎樣活動的。”
啊,原來如此。巴甫洛夫是想舉一反三,通過幾點唾液來探測神經活動的奧秘。
他們先是一搖響鈴鐺就開始給狗喂食物,這樣配合了幾十次後,隻要鈴鐺一響,即使不喂食物,狗也分泌唾液。後來他們又改成電燈一亮就喂食物,接著又換了其他多種信號。但無論哪一種信號,隻要重複配合幾十次,就都能得到同樣的效果。這種信號刺激的準確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就是我們耳朵根本不能區別的振動數每秒500次和每秒498次的音,隻要與前者同時喂食數十次,那麼狗也能在聽到前一種聲音的情況下分泌唾液,而在聽到後者時絕不分泌。這就很可以理解,為什麼一隻狗,當我們剛一舉起棍子,或突然蹲下做個摸石頭的動作時,它就會機靈地逃避。就是說,動物的每一個微小的器官都是由大腦和神經把它們聯係在一起,外部世界對動物有什麼刺激,神經和大腦就會做出反應,再重複刺激,以後一遇到相同的條件,就立即有相同的反應。巴甫洛夫將這稱為“條件反射”。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反射能力,動物和人將不能生存。不過人和動物又有不同。動物隻會根據具體的條件反射,而人還可以根據語言來反射,這叫“第一信號係統”和“第二信號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