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嚴師長聲色俱厲教學子 慈老翁語重心長勉後人——條件反射學說的創立(2 / 3)

1927年巴甫洛夫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人被靈魂支配的學說被徹底擊垮了。身體的活動是肌肉的運動,意識的精神活動原來也是作為物質的大腦產生的。這是唯物論的一個最好的例證。第二年,1928年,正好是生理學家哈維誕生350周年,巴甫洛夫應邀參加在倫敦舉行的紀念活動,各國學者都向他歡呼,稱為哈維再世。

各位讀者,這“條件反射”作為一個科學的原理是巴甫洛夫第一個發現和提出的,但是我們平時早就在不自覺地運用它了。據說曹操一次帶兵打仗,將士行軍艱難,正趕上日午,口幹舌燥,但附近又無水源。忽然曹操將馬鞭一舉說:“前麵好大一片梅林!”人們聞言嘴裏不由得分泌出口水,其實並沒有什麼梅林。但這一條件反射倒真止了一點兒渴。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清朝時有個地主,每當他騎驢出門就讓路上的窮人給他彎腰行禮。當時還是孩子的鄭板橋氣憤不過,忽生一法。他乘地主不在,就用一根柳條兒對那毛驢猛抽,抽幾下,對驢行一個禮。然後又抽幾下。這樣,這頭毛驢再馱著地主出門時,一見有人行禮便一驚,把主人摔落在地。如是幾次,地主騎驢出門時便再也不敢讓人給他行禮了。那曹操和鄭板橋各比巴甫洛夫早1600多年和150多年,卻也能如此熟練地運用條件反射。

這是一段閑話。

再說巴甫洛夫所以能發現“條件反射”原理,實得力於他的認真。他是位一絲不苟的學者,平時實驗用的狗,他都要親自喂食。他就是隨便寫一張便條,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印刷的。他對學生和助手極誠懇,但又要求極嚴,決不饒恕他們的哪怕是最微小的一點兒疏忽。一天,巴甫洛夫正指導學生做狗的唾液分泌實驗,他的助手因為專心聽講,沒有記錄下唾液腺分泌的兩滴唾液。巴甫洛夫講完話後查看記錄本,便一把將本子摔在地上:“見鬼,你剛才幹什麼去了?你的職責是什麼?你要是對這個專業有興趣,那就請勞你的大駕,從頭到尾自己動手,用你自己的手和眼,這是我們的最高原則。如果你連這一點也做不到,又想得到知識,卻又不想認真吃苦,那就請走你的路吧!”

這個學生一直被訓得滿麵通紅,脖頸流汗。他想這回完了,好不容易進了這個全世界生理學界都矚目的實驗室,可是就要被辭退了。但到了晚上,他卻接到一張便條,上麵寫著:“不要妨礙事業,明天請來做實驗。”凡是跟隨巴甫洛夫工作過的人,都受過這樣嚴格的訓練,所以他的實驗室提出的報告,從來是無懈可擊。有整整50年,人們竟找不出他們的一項數據錯誤。

各位讀者,科學是要求得世界的真實麵目。由於自然現象的紛繁複雜,由於我們的知識和觀察手段在一定階段的限製,我們對世界本來麵目的認識總有一定的誤差。科學的任務就是不斷克服這種誤差,弄清真相,逼近真理。為此達爾文才甘冒風浪之險,環球5年,去覓物種起源的根據;為此居裏夫人才不避煙火,煉鐳8年,去尋放射性的蹤跡;為此赫歇爾才不憚其苦地觀察記錄了10萬多顆恒星,終於弄清了銀河係的結構;為此盧瑟福才不厭其煩地分析了25000張基本粒子的照片,終於從6張片子中找到了人工轉變元素的根據。人們為對付自然假象的蒙蔽,克服主觀與客觀間的誤差,最有效的武器莫過於“認真”二字。所以在知識學習和科學研究中最不能原諒的就是“馬虎”一詞。試想,科學的任務本就是克服主觀與客觀間的誤差,而我們自己在工作中卻又製造誤差,容忍誤差,這豈不是自己欺騙自己?所以一切老實的,希望有作為的科學家,無不把“認真”二字刻在額頭上,有了這件法寶,那就無論什麼難題也要退避三舍了。

正是:

自然本是一座城,街巷門牌甚分明。

細心辨認都是路,馬馬虎虎行不通。

巴甫洛夫對工作要求極嚴,對自己也有極嚴格的規定。他每天總是下午9點開始工作,下午6點離開實驗室,中間有一個半小時的午餐。到70歲後,他的工作時間改為上午10點到下午5點。他每天來和去都連一分鍾也不差。下午6點一到就回家吃飯,飯後玩一會兒牌,7點到9點睡覺,絕不會客,家裏的電話筒也拿下來。9點到11點會客,吃茶點,11點後工作到兩點再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