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在這枚巨大的雞蛋中生長著。他神態安詳,如同睡著了一樣,還發出呼籲的鼾聲。一年,十年,百年,轉眼之間,過去了一萬八千年。忽然有一天,盤古醒了過來。他睜開眼睛,發現四周漆黑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暗讓人喘不過氣來,悶得他心裏直發慌,整個人就像被繩子捆著一樣難受。他非常煩惱,想站起身來,但雞蛋殼緊緊包著他,連舒展一下手腳都很困難。盤古生氣了,伸出手在黑暗中亂抓,居然在旁邊抓到了一把大斧子。於是,他舉起斧頭,拚盡全身的力氣,對著黑暗狠狠地劈了下去。隨著山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那枚曾緊緊地包裹著他,孕育了他的雞蛋,從中間裂開了。後來,人們把這一刻叫做開天辟地,意思是創造天地的一刹那。
雞蛋一分為二後,裏麵像蛋清一樣又輕又清澈的東西,緩緩地飄升,慢慢變成了天;另一些像蛋黃一樣又重又混濁的物質,漸漸沉澱下來,變成了厚重的大地。於是,當初混沌不分的宇宙,便徹底改變了模樣。
天地剛一分開,一股清爽的空氣立刻撲麵而來,盤古覺得舒暢極了。他長長地吐了一口氣,想站起身來,然而他實在太高了,天像一個沉重的鍋蓋,壓在他的頭上,他想:如果天不能高高地升起來,那麼地上就永遠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更嚴重的是,要是有一天,天和地又重新合攏在一起,該怎麼辦呢?
於是,盤古就用頭頂著青天,腳踩著大地,拚命伸直腰,運起神通,一點點地努力把天地撐開來。每一天,盤古的身體都要發生九次變化。每一次變化,他都要增高一丈,於是天也隨著增高一丈,地也隨著加厚一丈……
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年複一年。就這樣,又過去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變得很厚了,盤古的身體也變得非常高大了。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盤古一直沒有睡覺,餓了渴了,就吞下飄進嘴邊的霧。盤古變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長長的大柱子,撐在天地中間,不讓它們再重新合攏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許多萬年過去了,盤古一直在那裏站著,在孤獨寂寞中辛苦地撐著天地。後來,天和地之間的距離終於被固定下來了,盤古也已經筋疲力盡,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一會兒仰視著雙手上方的天,一會兒又俯視著腳下深邃的大地。他知道,天和地已經隔得相當遙遠了,不用擔心它們再合上了。他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使命,無比的欣慰,終於可以躺下來休息了。有一天,“轟”的一聲,他倒在地上,再也沒有醒過來。
盤古死後,身體發生了變化:他最後呼出的一口氣,變成了天上飄著的風和雲,使得萬物生長;他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在天空裏隆隆作響的雷聲;他的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高掛在天上,給大地送來溫暖;他的右眼變成了皎潔的月亮;他睜開眼睛時,月兒是圓的,眨眼時,月亮又成了月牙兒;他的頭部隆起,變成了東嶽泰山,腳變成了西嶽華山,肚子變成了中嶽嵩山,兩個肩胛則變成了南嶽衡山和北嶽恒山,即現在的“五嶽”。這五座大山,像五根巨大的石柱,聳立在四方形大地的四個角和中心上,繼續支撐著天空。
曾經日夜流淌的血液,變成了滾滾江河;暴跳的筋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道路;豐腴的肌肉,變成了肥沃的土壤;密密的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顆顆繁星;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牙齒、骨頭和骨髓則變成了蘊藏在大地下的石頭、金屬、玉石和珍珠;他的魂魄,變成了歡蹦亂跳的鳥獸魚蟲,就連他身上的汗水,都變成了綿綿的雨露和甘霖。
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鳥獸蟲魚,天地間更加豐富多彩,一個熱鬧繁華的世界誕生了。
吳孟舉遇仙
清朝乾隆年間,有個讀書人吳孟舉,是浙江石門縣洲泉人。他家底富厚,良田千畝,又官為內閣中書,可以說既有榮華,又有富貴,唯獨缺少一樣,就是長生不老的仙術。
吳孟舉聽說蘇州民間以四月初八為“神仙節”,傳說每年這一天,天上神仙都要下凡一遊,察看人間世故。人們都想親眼看一看神通廣大的仙人,所以四月初八這天,整個蘇州總是熱鬧非凡。可是從來也沒有人真的在這一天見到過神仙,隻有用當地一句俗語:“見仙不識仙,富貴三千年”來取個吉利罷了。但吳孟舉並不因此而灰心,他要到蘇州碰碰額角頭的運氣。
這年四月初八,吳孟舉早到了蘇州,既不打紅傘,也不坐藍轎,隻帶了四個親兵,興衝衝地上街湊熱鬧。這天滿街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貨攤,還有打拳頭賣膏藥,敲搭板唱“蓮花落”等賣藝人。軋鬧猛的人川流不息,真是個熱鬧的神仙節。吳孟舉沒心思欣賞這些熱鬧景致,而是留心觀察來往行人的神態舉止,想從中辨認非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