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藺相如的這番話就被廉頗知道了,他這才明白自己的心胸是多麼的狹小,而藺相如的胸懷是多麼的寬大。他對自己以前的那些話和行為感到十分的後悔,於是就在門客的引見下,赤裸著上身,背著一根荊條到藺相如家門口,請求藺相如責罰和原諒。而藺相如對廉頗這個舉動十分感動,認為廉頗是敢作敢當的真英雄。兩人將以前的種種誤會都拋到了腦後,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一同為趙國的強盛和安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和平製服敵人
晉朝名將陶侃,小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貧困,生活十分艱苦。長大以後,陶侃在縣城裏當一個小官,後來經別人推薦,才能到城裏當差。他非常機智,尤其擅長指揮部隊作戰,在演練的時候表現出色,名聲漸漸傳開了。
陶侃的名氣越來越大,後來荊州刺史劉弘看重他的才能,就任命他為江夏的太守,並派他前去討伐背叛朝廷的大將陳恢。這時有人悄悄對劉弘說,陳恢的哥哥陳敏和陶侃有交情,是同鄉,如果派陶侃去討伐陳恢,恐怕不行,萬一陶侃也叛變了,那麼對朝廷的危害就更大了。陶侃為了表明立場,就讓自己的兒子和侄兒到劉弘那裏去當人質。而劉弘對陶侃是非常信任的,不但沒有讓陶侃的兒子和侄兒來當人質,而且還將陶侃的官職往上升了,任命陶侃當了督護。這讓陶侃對劉弘非常的感激,更加盡心盡職地前去討伐陳恢,並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將陳恢的部隊打得落花流水,平定了叛亂。
這時,晉朝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的屯騎校尉郭默數次打敗後趙主石勒的軍隊,表現非常出色,石勒等人非常害怕郭默。可就是因為這樣,這個郭默越來越蠻橫,認為他自己本事很大,誰也沒有放在眼裏。後來為了給自己出一口氣,他竟然將同是朝廷官員的平南將軍劉胤給殺了。宰相王導不但不敢治他的罪,反而還給郭默升了官。陶侃知道這件事之後,他一方麵給皇帝上書要求帶兵討伐郭默,一方麵給宰相王導寫了信,要求他按照法律懲治郭默。在信中陶侃寫道:“現在郭默殺了州官,你就升他當州官,那麼有一天他殺了宰相,是不是也應該讓他當宰相呢?”看了陶侃的信之後,王導深受觸動,於是收回了自己以前對郭默升職的決定,並派陶侃帶兵前去討伐郭默。
當郭默聽說陶侃親自帶兵前來討伐自己之後,心裏十分著急,他打算帶著自己的人馬離開江州南下,離陶侃越遠越好。陶侃已經料到了郭默會逃跑,於是帶兵火速趕到了江州,在郭默還沒有來得及逃跑時就將江州城團團包圍了。被困在城裏的郭默現在是進退兩難,帶兵頑抗吧,自己不是陶侃的對手,一旦被陶侃攻進城來,自己肯定是死路一條,打開城門投降吧,又怕朝廷將他抓住後治罪,也是死路一條,想來想去,郭默也想不出一個保命的好辦法。郭默的手下也知道陶侃的厲害,本來他們並不想背叛朝廷,於是幾名將領悄悄商量之後,趁郭默不注意的時候將他抓了起來,然後就開城投降了。
就這樣,陶侃未經血戰就平定了叛亂,而郭默也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
火燒棧道
秦朝末年,劉邦率領十萬大軍對秦朝的鹹陽發起了最後的進攻,秦朝皇帝子嬰被迫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另一位非常有實力的將領項羽見劉邦先攻入了鹹陽,非常生氣。他親自率領四十萬大軍也進入了鹹陽。項羽仗著自己兵多將廣,完全沒有遵守當初和所有反抗秦朝的起義軍的首領們訂下的誰先進入鹹陽誰就為王的約定,自立為霸王,劉邦隻被封為漢王。隨後劉邦被派到了當時十分偏僻荒涼的巴蜀和漢中地區去,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關中地區則分給了另外三個從秦朝那邊投降過來的將領,項羽讓他們守住關中,阻止劉邦進入關中地區和自己爭權。
劉邦非常不滿,認為這樣不公平。但是因為沒有能與項羽對抗的軍隊、謀臣和大將,隻好忍氣吞聲地同意了項羽的安排,到自己所管轄的巴蜀漢中地區去了。路上,他的謀臣張良對他說:“大王,我們這次前去漢中,一定要將進入關中的那條十分險惡的棧道給燒了。”劉邦聽了很不解地問:“為什麼要將棧道燒了?這可是通往關中的唯一一條棧道。”張良說:“大王,燒這條棧道是必須的。我們將棧道燒了之後,項羽就沒有辦法派人來偷襲我們了。此外這樣做還可以向項羽表示我們沒有再進關中的意思了,這樣他才會放鬆警惕,不防範我們,而我們就可以趁此機會好好地擴充我們的力量,吸引有才能的人來幫助我們。等我們準備充分,有了和項羽爭天下的能力之後,再想辦法殺回關中就行了。”劉邦聽了張良的話,認為非常有道理,於是就下令在離開的時候將棧道燒掉了。這個辦法果然讓項羽安下心來,再沒有過多地去關注劉邦的動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