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臣們聽到自己的國君居然有這麼一個不切實際的念頭時,都紛紛勸魏王打消這個主意,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魏王越是見有人勸他,他建半天台的決心反而越大。到後來,魏王見勸阻的大臣越來越多,不由得非常生氣,對大臣們下了不許再勸阻的命令,而且還聲稱,如果有誰再勸他,那麼他就會將那個人砍頭示眾,看還有沒有人敢再來勸阻。這命令一下,所有的大臣們都不敢再說話了,魏王見無人再反對,於是就下令在四個城門處張貼告示,向天下的百姓宣告自己建半天台的決定。

當這個荒唐的告示貼出來之後,百姓們議論紛紛,認為他們的大王一定是鬼迷心竅了,怎麼會有這麼荒唐的想法呢?但魏王已經聽不進去誰的勸告了,而且還會殺掉勸阻的人,所以雖然大家都覺得可笑,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去向魏王指出來。

這天,魏王的王宮外來了一個人,名叫許綰。他背著筐,帶著鐵鍬準備拜見魏王,說自己是來幫助魏王建半天台的。衛士們將許綰的話向魏王稟告了。魏王正在為大臣們勸他不可以修半天台的事生氣呢,一聽竟然有人主動來幫助,心中十分高興,命令衛士立刻將這人帶進來。

許綰來到王宮裏麵,拜見了魏王。魏王問他:“聽說你是來幫助我建半天台的,那你有什麼高招嗎?你準備怎麼建這個半天台呢?”許綰回答道:“我修建高台的本領不太高,但可以幫助魏王計劃一下建台的事。”魏王又問:“你覺得建這個半天台需要準備一些什麼呢?”許綰回答說:“首先,大王應該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魏王一聽打斷了許綰的話說:“為什麼我建半天台必須要先發動戰爭呢?”許綰笑道:“大王您難道不知道嗎?聽說這天到地的距離有一萬五千裏,建半天台就需要七千五百裏高。要建這麼高的建築,下麵的地基一定要很大才行,至少需要八千裏的土地做地基。可是我國的國土沒有那麼大,所以隻好先打仗,先把我國四周的諸侯國全部占領了。可這些還不夠,還需要將更遠地方的國家全部消滅,據為己有,要先占領八裏的土地。不過這還不夠,因為建造這樣的建築還需要非常多的材料和人力,以及供應給這些人員的糧食,必須在八千裏以外的土地上種植糧食,而且種植麵積還必須十分廣闊才夠給這些人吃,而為了這些,就隻能靠戰爭來奪取。所以,我認為在建半天台之前,大王必須先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而且必須要打贏才行,不知道大王認為我的這個建議好不好呢?”魏王聽了許綰的一番話之後,呆在座位上,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仔細想了想許綰的話,魏王也覺得這的確是一個不可能的計劃,自己的想法太荒唐可笑了。於是,魏王不好意思地對許綰說:“先生確實是一個高明的人,用這種辦法讓我認識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對的,謝謝先生的一番教誨,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接著,魏王下令將貼在四個城門上的告示給撕了下來,從此以後,再不提什麼建半天台的事情了。

許綰以自己的聰明機智,讓魏王認識到了錯誤,阻止了一件荒唐事情的發生,為魏國的百姓免去了不必要的負擔。

竹筐扔父

孫元覺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個大孝子。在他十多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和爺爺住在河南開封附近。他的爺爺年紀已經很大了,老得不僅不能幫家裏做事了,而且還需要別人的服侍才能吃飯穿衣,而孫元覺對爺爺非常孝順,常常將好吃的東西留給爺爺吃,總想著讓爺爺過得舒服一點。可孫元覺的爸爸卻不這麼做,他認為爺爺太老了,隻能給家裏增添負擔,總想著讓爺爺離開自己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