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卷的考官見了,覺得既可笑,又可氣。一般人說不定批個“仔細讀書”、“文字不通”之類的氣話,偏偏這位批卷的考官生性幽默,揮筆批成一副工整的對句:

哥哥你錯了財神題聯

隻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做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教我為難

中國民間諸神中,最受人們歡迎的大概要算財神了。別看財神品級不高,但就其被追捧程度,即便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望塵莫及。

據說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秦時得道成仙,頭戴鐵冠,身騎黑虎,一手執鞭,一手握拳,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主持公道,求財如意。道教尊其為“正一玄壇元帥”,所以,人們也稱他為趙玄壇或趙公元帥。不過民間有時不買道教的賬,不知怎麼一鼓搗,趙玄壇的前幾種本領都沒了,隻剩下“求財如意”一種;他握拳的手中也憑空多出了一個黃澄澄的金元寶。趙玄壇就這樣成了香火鼎盛、門庭若市的財神。

世人隻知神仙好,不知神仙也有煩惱。首先,財神廟衙門不大,財神和麾下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神合稱“五路財神”,總共才五位,可求財的人卻數也數不清,財神整天焦頭爛額,窮於應付。其次,財神掌管的錢財是有數目的,可求財者多半獅子大開口,貪得無厭。以有數之財應付無限之索求,難免左支右絀,捉襟見肘。更有甚者,有一號人,不幹一丁點兒正事,整天泡在財神廟,死乞白賴,伸手要錢。給他吧,於理不合;不給吧,又被他纏得幹不成正事,真是傷透腦筋。

財神畢竟肚子裏有一點墨水,於是揮筆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廟門上,聯曰:

隻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做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教我為難

看來,財神除歎歎苦經外,還有點勸誡世人的意思。不過,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蘿卜成對

有一大戶人家非常吝嗇,他們給孩子請了個教書先生,但每頓飯隻給人家吃蘿卜。快過年了,主人說要請先生吃飯,順便考考孩子,看他這一年學問有什麼長進沒有。

先生想,請他吃飯無非是多做幾個蘿卜菜。而這個學生平時不好好用功,現在著急了,去問先生該怎麼辦。先生心生一計,告訴他:到時候我夾什麼菜,你就對什麼好了。學生滿口答應。果然不出先生所料,主人用滿桌的蘿卜宴請先生。主人對孩子說:“我現在要試試你的學問如何,我們就對對子吧。”主人岀聯:

白菜

先生夾了一根蘿卜絲,學生對:

蘿卜

主人誇道:“對得不錯!”又說:

綢緞

先生夾了一根蘿卜條,學生對:

蘿卜

主人莫名其妙。先生解釋說:“‘蘿’,是綾羅的‘羅’,‘布’,是布匹的‘布’。”主人點點頭。又說:

鍾鼓

先生夾了一筷子蘿卜丁,學生對:

蘿卜

主人說:“胡說!”先生又解釋道:“這‘蘿’,是鑼鼓的‘鑼’,‘卜’,是鐃鈸的‘鈸’。用‘鑼鈸’對‘鍾鼓’,不很好嗎?”主人將信將疑。又說:

嶽飛

先生攪了兩下蘿卜湯,學生還對:

蘿卜

主人生氣了:“放屁!我說什麼你都對‘蘿卜’?”先生笑著說:“這可怪不得學生。你一年四季,每天給我吃蘿卜,我眼見的是蘿卜,肚裝的是蘿卜,你叫我怎麼能不教他蘿卜呢?”高中狀元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曆盡八顛九簸,可歎十分來遲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古時候,有一個秀才頗有才學,但因科舉場上徇私舞弊之風盛行,他屢試不第。這一年,聽說主考官廉潔奉公,任人唯賢,他便打點行裝,赴京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