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由於路途遙遠,待他趕到京城時,考試已經結束了。秀才好說歹說,終於感動主考大人,準他補考。
主考出的題目,是用從一至十這十個數字作一上聯。秀才聽後,把一路的顛簸和誤考的原因說了出來: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曆盡八顛九簸,可歎十分來遲。
主考一聽,心中稱奇,此生才學確實不淺!接著,他又要求秀才從十至一作一下聯。秀才又以這些年讀書應考的苦衷對道:
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聽罷,連連稱妙,接著又應對一番,秀才皆對答如流。後來,秀才終於得到了狀元的桂冠。
夫妻“聯”心
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
大財未進阿嬌權歇半夏
有這麼一家人,丈夫和兒子在外邊做藥材生意,妻子阿嬌在家種田。這一年農忙時節,家家戶戶都開始收割小麥,眼看自己家的小麥已經熟透了,可男人還在外邊沒回來搶收,阿嬌急忙給丈夫捎了封信。除了開頭和落款,這封信隻有一行字:
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
丈夫一看,信中暗含了三個中草藥名:“父子及早”分別指“附子”和“雞爪”,“當歸”一詞雙關,既是藥名,又有叫他歸家之意。他也想早些回家,可是有一筆大生意正在進展之中,不能離開,便給妻子也寫了封短信:
大財未進阿嬌權歇半夏
信中也暗含了三味中草藥名:“阿嬌權歇”,是“阿膠”和“全蠍”,“半夏”也是一語雙關,既是藥名,又指時間。妻子接信後,知道丈夫的意思是:我眼下不能回去,因為有一筆大買賣,你在家能幹多少就幹多少,別累壞了自己。妻子明白丈夫的好意,但不能讓莊稼總長在地裏,就一個人起早貪黑地把小麥收完了。
林大欽巧對鐵匠
錘子為鐵砧子為鐵火爐吹旺鐵打鐵
做戲是人看戲是人鑼鼓敲響人看人
林大欽,字敬夫,號東莆,廣東潮州人。林大欽從小家境貧寒,但十分勤勉好學,聰穎異儔。十周歲時,隨父進城,在書肆中發現蘇洵的《嘉佑集》即愛不釋手,求父購回家中,日夜研讀。接著又熟讀了蘇軾、蘇轍的文章,深得三蘇筆法,以至“操筆為文,屈注奔騰”,氣勢宛如三蘇。
林大欽書院邊樹底下有一個打鐵攤,鐵匠整天叮叮當當地打鐵。林大欽覺得這個鐵匠甚為無禮,此地乃教書之所,清靜之地,豈可在此打鐵,他便去請鐵匠將鐵鋪搬走。鐵匠說:“搬走可以,不過我出個對子,你若對上我才走。”林大欽心想,你一個鐵匠能有什麼絕對,便說:“請說出試一試。”鐵匠娓娓道來:
錘子是鐵砧子是鐵火爐吹旺鐵打鐵
林大欽一時對不出來,無奈隻能讓他在此打鐵了。幾天後,村裏有大戲,林大欽一下子來了靈感,他一拍腦袋說:
做戲是人看戲是人鑼鼓敲響人看人
鐵匠聽了很佩服,答應搬到村頭的那間空房裏幹活。
秀才才盡
砍長竹劃短篾挽圓圈箍扁桶裝東裝西
古時候,有位老石匠,曾經讀過幾年書,有一些文采。他每修完一座橋後,都要寫出一條上聯,請過橋人對下聯,然後將對聯刻在橋頭。
有一次,他又修完一座橋,並出了一個上聯,向過橋人求對。一個秀才走過來對石匠說:“你一個石匠,也敢舞文弄墨?”
石匠笑答:“豈敢,豈敢!老漢不過是忙中取樂。”
秀才說:“既然如此,你就出上聯吧!”石匠脫口而出:
開大山砌小石修拱橋鋪平路通南通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