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置僧正欲要僧正僧既不正何用僧正使僧自正
這判語倒剛好與秀才的上聯配成一副。毛主席的幽默對聯
目旁是貴瞆眼不會識貴人
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
毛澤東是詩詞大家和書法大家,也是聯壇高手。他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文思敏捷,出口成章,妙筆生花,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佳聯妙對和動人故事。
毛主席剛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讀書時,得知同學肖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便前去借閱。當時蕭三與毛澤東過往尚少,不甚了解,又很自傲,瞧不起他,要和他對句,並申明對出下句才能借。毛澤東慨然應允,肖三即興出了一聯句:
目旁是貴瞆眼不會識貴人
毛澤東聽了略加思索,脫口而出:
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
肖三根本沒想到毛澤東有如此才華,佩服不已,當即取書相借,從此與毛主席結為莫逆之交。肖三的上聯顯然有取笑毛主席之意,然而,主席巧妙作對,對得天衣無縫。由此看出,少年時的毛澤東已才華畢露。葉挺巧改祝壽聯
壽比蕭伯納
功追高爾基
一般人都知道葉挺(1896-1946)是一位帶兵打仗的將軍,很少知道他還是一位文采斐然的雅士。皖南事變後,葉挺被囚禁在重慶郊外的一座監獄中,1942年,正值郭沫若五十大壽之際,葉挺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用香煙罐中的圓紙片製作了一枚“文虎章”,並用紅墨水飾以花邊,周圍環繞著親筆書寫的一副壽聯:
壽強蕭伯納
駿逸人中龍
寫罷,讓夫人李秀文想辦法轉贈郭沫若以表示祝賀。東西雖然送走了,但葉挺還在獄中踱步,琢磨這副壽聯的用詞是否妥當,經過反複斟酌,他覺得有進一步修改的必要,旋即修書一封,請李秀文設法轉給郭沫若,信雲:在囚禁中與內子第二次聚會,徹夜長談,曾說及15日將往視兄五十大慶,戲以香煙罐內圓紙片製一“文虎章”,上寫“壽強蕭伯納,駿逸人中龍”兩句以祝,別後自思,不如改為這二句為佳——
壽比蕭伯納
功追高爾基
郭沫若接到信後又高興又感動,連連稱讚葉挺改得好。一位來賓感歎說:“將軍徒非知戰馬,操筆文房善畫龍。”
為什麼說葉挺改得好呢?上聯原句和改句差不多,蕭伯納是英國著名的多產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而且蕭伯納是壽星,他活了整整一百歲。葉挺在此是借以蕭伯納來比郭沫若,祝郭沫若多產高壽的意思,自然是非常貼切的。
原下聯就不是很妥當,“人中龍”指晉代人宋纖,他常常隱居不出,不肯見任何人,當地太守馬岌屢次拜訪都不肯見。馬發讚歎道:“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用一個古代的隱士來比喻投身革命洪流的戰士,顯然是不合適的。改成“功追高爾基”,就顯得恰如其分了。稱讚郭沫若在文化革命上所建立的功勳,又對未來寄予厚望,富有時代氣息。對聯買秤
秤直鉤彎星朗朗能知輕知重
磨大眼小齒稀稀可推細推粗
據說有個賣豆腐的,生意興隆,買賣興旺,這天秤毀了,便到秤店去買秤。秤店老板說:“我們店有個規定,買秤必須先對副對聯。對上者買秤不要錢;對不上者給錢也不賣。”這一規定,難著了買秤人。心想我大字不識一籮筐,怎能對聯呢?然而又想反正秤是買不成了,碰碰看吧!便對店家說:“我試試看。”店主人的上聯是:
秤直鉤彎星朗朗能知輕知重
買秤人心想我把自己的本行說出來應該對上,便說:
磨大眼小齒稀稀可推細推粗
眾人一聽齊聲叫好。秤店老板自感倒黴,隻得將秤送給了買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