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敞開心扉(1 / 2)

“琰兒,你了解曹某嗎?”曹公端著蔡琰遞過來的茶杯,問道。

“我……不是很了解。隻是……以前常聽家父說起。”蔡琰說。她確實對曹公了解較少。隻知道他是父親的好友,是個有能耐的人。但是,具體曹公做了什麼,成就了什麼事業。她卻沒有去認真關心過,沒有深入了解。“家父說過,說有人對你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不是這麼說的?”

“哈哈哈哈……”曹公捋著胡須再次開懷大笑:“看來這兩句話,對於曹某的評價,已經深入人心啦。連你都知道,你遠在匈奴,都還記得這句話。”

“曹公,那你究竟是個什麼樣人呢?”蔡琰看著麵前的曹公問道。

“我曹某在一般人眼裏,自幼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哈哈,總之,是個浪蕩子。”

“哦?”蔡琰看著眼前自信滿滿的大丞相,滿臉疑問。

“但是,也有人看到了我的才能。說我有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比如梁國的喬玄,還有許劭,何顒。他們都認為我是能夠平定天下,匡扶漢室的能臣。”

“哦。”蔡琰好奇地看著麵前的曹公。

“你的父親蔡中郎,也很賞識我的才能,我們是忘年交。”

蔡琰點點頭。父親和曹公的交往,她略有記憶。

“你父親的才華,一直是我十分傾慕的。他的書法,還有著述,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曹孟德此時眼睛看著外麵,似乎陷入了對於蔡邕,對於往事的回憶中。

“父親確實是很欣賞你的。”蔡琰道。

“我雖是一介武夫,征戰馳騁,殺伐疆場,但是,我也喜愛書法,喜愛文學,尤其對於詩詞,更有一種特殊的愛好。”曹孟德說。

“哦?曹公也喜愛文學?”蔡琰驚詫道。

“你拿筆來。”曹孟德心血來潮,要在蔡琰麵前露一手。

蔡琰急忙去取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來。

曹孟德看了一眼蔡琰,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大筆一揮,寫下了自己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在一旁觀看的蔡琰,隻看到這裏,便拍手稱好。

聽到蔡琰稱讚,寫完這一首後,曹公忍不住又揮毫寫下了另一首《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這首比那首更好。氣魄恢宏,蕩氣回腸。”蔡琰看過這首《觀滄海》,忍不住大加讚賞。

“琰兒,你真的覺得我的詩詞好麼?”曹公笑嘻嘻地問。

“當然,我讀過的詩詞也不在少數。您這兩首詩,都可以傳世的。”蔡琰看到曹公這兩首詩詞,頓時對他的看法又有了很大改變。

她驚訝地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著麵前的這位曹公,曹大人。

原先,在她的記憶和印象中,這位曹大人隻是一介武夫,是個帶兵打仗的軍人,雖武藝過人,有魄力具膽識,但是,在文采詩詞方麵,應該是外行的。

可是,他這兩首大氣磅礴的詩詞,讓她對他的文采刮目相看,有了新的認識,對他本人更增添了一層敬意。

“沒想到,琰兒如此欣賞這些詩詞,老夫如今遇到了知音啦。”曹公的臉上堆滿了笑容,臉色更加紅潤,臉上的皺紋也都因為大笑而舒展開來。